[图文]新时期下文明礼仪教育的内涵和如何有效的开展
发表日期:2013/4/13 13:12:46 作者:谢强龙 有832位读者读过
新时期下文明礼仪教育的内涵和如何有效的开展
南京市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谢强龙
内容摘要:我国基础教育的新课改推进的如火如荼,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这既为我们少先队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对我们少先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文明礼仪教育,是育人的关键,也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但是近年来有那么少部分人的言行举止,越来越让国人失望,更让国际友人皱眉。据说随地吐痰是中国人的“专利”,一个令人脸红的“专利”,还有不按顺序排队,以及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或接听电话等。现实社会中的这些人,往往就是幼儿园和小学时候文明礼仪的缺失或不够到位!小学生中出现的文明礼仪观念淡薄其原因不外乎下列几方面:①学校礼仪教育观念淡薄,对文明礼仪教育不够重视;②家庭教育失误,严重影响了儿童品德的发展;③社会环境的影响。我认为乡镇小学的少先队只有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创新工作方法,才能做好少先队工作,有效的开展好富有卓有成效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文明礼仪教育内涵 有效的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孟子也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等。这些都充分说明礼仪的教育至关重要。我们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有很多功能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如耳熟能详的程门立雪、孔融让梨等,尊敬长辈传为美谈,这些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所在。
从古到今,讲文明,懂礼貌、行礼仪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小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担负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重任,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文明礼仪教育,是育人的关键与基础,也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
一、 文明礼仪教育的内涵
所谓文明礼仪教育,实质上就是教人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它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简言言之也就是教会小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
在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前提下,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具体分解开来,主要内容有四大方面:
1、从“坐、立、行”三大细节起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活动,都离不开“坐、立、行”这些最基本的行为动作。虽然每个小学生的行为动作都不一样,但是“坐、立、行”的姿势总有个规范。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都要经过长期的训练,逐步使之内化为小学生的一种习惯,其实一个人“坐、立、行”的姿态很重要,它不仅反应了人的教养、气质,而且直接影响着别人对这个人的评价与看法,当然对小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是有影响的。
2、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入手,培养小学生文明的礼仪。小学生的文明习惯可以体现在文明的交往中。小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现。文明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而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又是一个小学生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应当从很具体的见到老师、父母主动称呼,帮助父母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小事、小节做起,逐渐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这也是社会文明交往的重要根基。
3、从爱家人、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爱家乡开始,培养小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怀。小学生对爱国主义这个概念还很难理解。因此,在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中,我们应坚持低起点、重实际的做法。首先,引导学生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在学校,要主动地关心和帮助同学,尊重和理解老师;在家里,要尊老爱幼,关心邻里。其次,要积极引导小学生懂得爱护班级、爱护学校这个集体。因为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个人只有在集体之中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既然集体为个人的成长创造了条件,那么个人作为集体的一员,就应当为集体出力、争光。再进一步,就应当引导小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人文、风俗和家乡面貌的日新月异,激发小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与关心,并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一颗将来要为建设家乡流汗、出力的理想的种子。这些都是爱国的具体表现,也是小学生所能接受和体会的。我们应当从这些“小处”着眼,萌发小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怀,并使之逐渐成为一种理想和信念。
4、从勤学好问、热爱劳动抓起,培养小学生做人的基本品性。勤学好问,热爱劳动这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前提。小学生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应该让他们深深地懂得人的进步与发展靠的是人的勤学好问、热爱劳动。读一篇课文,就应该要求学生一句一句,富有感情地读;抄写词语就应该强调一笔一画,把字写好;扫地,就要扫得干干净净;排课桌就应该排得整整齐齐。这就是习惯,也是做人的基本品性。
二、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
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最佳阶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五个途径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1、坚持将教师指导和学生自我实践相结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对理解、训练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帮助。比如,一年级小学生刚入学校大门,要训练他们“坐、立、行”的规范姿势,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明确要求,“坐、立、行”的规范姿势,可用九个字来概括-----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其次,要指导学生理解意思、体会含义:“坐如钟”就是要坐得端正,“立如松”就是要立得精神,“行如风”就是要得稳健;再次,教师要示范并加以细致耐心地指导;最后,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并在学习生活中评选出每周“坐、立、行”姿势规范最佳者,并给予表扬。
2、坚持将典型示范和整体提高相结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好模仿的特点,积极为他们树立榜样。首先,要积极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师要做好表率,以自己的良好师德给学生树立榜样。在教学、生活中,以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班级活动中,有针对性开展文明礼仪标兵评选等礼仪教育主题活动,评选出文明礼仪方面做得好的学生为示范员,为全体学生做出榜样。教师及优秀学生的一言一行在广大学生中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从而引导其他小学生积极向他们学习,努力争当文明礼仪标兵。除了教师和优秀学生的典型示范外,还应注意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利用各种合适场合来训练、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
3、坚持将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和学以致用相结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从目前情况看,小学生对礼仪知识的认识还比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时过境迁,物换星移,礼仪随着不断发生变化。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尊老爱幼、善待家庭;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中,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有限,抽象思维还未充分发展。因此,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应明确、具体、详细,提高可执行性。比如:在与人交往中所表现的礼仪:和别人见面时要说声“你好”、“您好”;跟别人道别时说声“再见”;打扰了别人或有愧于人时说声“对不起”、“请原谅”,等等。这些要求非常明确、具体,有助于小学生理解和遵循。
4、坚持将主题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学校、家庭、社区等合适的场合开展丰富多彩、直观形象的礼仪教育主题活动,如礼仪知识竞赛、礼仪示范表演、小品剧、文明礼仪用语征集、演讲、征文等,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礼仪活动,在活动中磨炼意志,在活动中扬褒弃贬,在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的方式方法。同时,创造必要的条件让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面向社会开展帮困助残、慰问孤老、美化环境、维护公共秩序等主题活动,让小学生回归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学会礼让、谦恭,做文明小公民,以自己的文明行为带动家庭,感召他人,影响社会。
5、杜绝枯燥空洞的说教式文明礼仪教育,采用情景剧表演渗透教育。我班两年前开始积极创设校园情景心理剧的社团活动,每周二下午有一节课专门用作训练排演时间,一直坚持至今。该社团的创设意义就是用小学生喜闻乐见、妙趣横生的情景剧表演,来让小学生在认真投入的表演中,在开心快乐的观赏中,从内心深处产生讲文明懂礼仪和争做四有少年等向上争先的意识,潜移默化的达到了思想教育的效果。
本社团坚持使用改编剧本和自创剧本,目前有自创剧本四部,准备后期创作整理成校本教材。演员全部是在校小学生,服装道具自带或师生共同用废旧物制作,几乎没有花过学校的经费,也给学生渗透了勤俭节约的美德教育。每学期的学校艺术节大赛中,都能获得一等奖名次,2011年的情景心理剧《我读书我快乐》获得江苏省三等奖,2012年的情景心理剧《小小地铁候车室,文明礼仪大考场》和安全自护情景剧《双休日,小学生独自在家的日子》表演,被孙小平主任推荐介绍,刻录成光盘寄到北京参赛。
总而言之,新时期下对小学生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这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需要——做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小学生都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名副其实,“礼仪之邦”的美名响誉中外;其次,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抓好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再次,这是小学生成长的需要。一个注重自身修养、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优的人。最主要的是文明礼仪教育不是辅导员和学校单方面的事情,需要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合力,才能真正的将文明礼仪教育深层次的升入每个国民的血液中去,内化成我们每个人的内涵素养!
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开展的部分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