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谢强龙>> >> 正文

备课手册学习摘要之找规律

发表日期:2009/10/29 9:53:28 作者:无 有656位读者读过

备课手册学习摘要之找规律

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谢强龙  200910

这里我说的找规律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内容是教学简单的周期问题。教材仅仅安排了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让学生根据排列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指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第二道例题以前道例题为基础,让学生根据排列规律,计算排列中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这些内容让人看着觉得教学相对会比较容易,但实际上,却困难重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头疼不已!

“找规律”这一教学内容来源于简单的周期问题,属于奥数中较难题型之一。将其纳入新课标教材,原因有三个:首先“找规律”这一知识本身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其次“找规律”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找规律”的过程是一个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体现了建模这一重要数学思想。

“找规律”要比一般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承担更重的认知负荷,因为“找规律”的本质属于“构建数学模型”领域。从思维层面上看:认识数学概念、构建计算法则等数学活动常用模仿、记忆、类比、迁移等常规性思维方式,数学模型的构建需要学习者经历探索、发现、结构化、模式化等高级思维活动,这是数学思维上“质”的区别;从数学思维“量”的维度来考察,以第二道例题为例,看起来简单的问题背后,需要经历相当丰富的思维过程:除数表示什么?商表示什么?余数又表示什么?……

我们可从三方面努力,化解教和学的困难,第一我们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时才能真正有的放矢,才能有效放缓学生认知的坡度,正好克服学习的难点,第二我们要重视规律的应用,更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规律的探索、发现、生成的完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第三我们教师要拥有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能力与权力,但必须以“书本为本”,不能一味加强难度拔高高度,要加强“变式教学”的边界管理,以教材中呈现的数学问题的难度为上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