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谢强龙>> >> 正文

我对“平均数”备课手册的学习理解

发表日期:2010/2/24 13:17:34 作者:无 有690位读者读过

我对“平均数”备课手册的学习理解

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谢强龙

小学阶段首次接触“平均数”是三年级,“平均数”第六册书数学“统计”教学的主要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平均数的意义、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等。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的基础上教学比较简单的求平均数问题,包括平均数的意义和算法。

教学目标: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四点——1、新的教学视角:还平均数的统计本色(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的统计学本质);2、新的目标追求: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在操作的活动过程中发展,而不是灌输);3、新的教学方式:展示学生的生命活动历程(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进行有效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活动的生命过程);4、新的练习取向: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感受(结合具体的数据引导学生体会:原始数据的大小对平均数的影响,平均数在反映一组数据一般水平时的局限性,以及减少不正常数据对平均数影响的技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