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杨铭>> >> 正文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0/12/29 11:22:45 作者:无 有501位读者读过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湖熟小学  杨铭

    上完“认识周长”这一课有些许感想,下面主要谈谈在教学环节的一点想法: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画家,他画画可有点特别!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他的作品吧!猜猜,他画的是什么?多媒体演示:小画笔勾勒出图形的轮廓,由此激发学生认识周长的欲望。

二、多种方式,理解周长

    “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身边的事物来指一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为中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熟悉、亲切的背景中自然地感悟周长的含义、探究周长的求法。 “周长”这一概念学生首次接触,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书)入手,让学生指出书的边线,接着让学生在小组中指一指、说一说的方式量角器、树叶的周长,然后描一描平面图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十字形)的周长,让学生自己描出平面图形的边线感知平面图形的周长,这样,帮助学生从实物到平面图形建立完整的周长概念。学生在这些具体的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周长的概念。通过短短几分钟找的过程,学生的体会却在不断的加深,这种在做中感悟,我想是我们老师用再多的语言都无法替代的。这样,对 “周长”这一概念的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巩固了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发展了数学思考。

三、引导探究,计算周长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生活中探究、在活动中互动、在活动中内化、在活动中应用、在活动中创造,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在教学量、算图形的周长时,分为两个层次:先求直线段图形的周长,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通很快知道先量出每一个图形直线段的长度,再把各条线段加起来;第二层次是探究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趋于深刻。设计意图是把数学知识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是由于时间不够,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完成求曲线段图形的周长,因此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里将教学设计中需要完成的内容做好,值得我思考。

    在计算周长时我分三个层次来教学。第一层次:计算一片树叶的周长,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得出“围测法”。并通过学生上台演示操作,掌握围测的方法即在树叶上先确定一个起点,再用绳子的一头对准这个起点,把绳子绕着树叶围一圈,最后量一量绳子的长度也就知道了树叶的周长。第二个层次是计算圆形和三角形的周长,提供给每一小组用硬板纸做成的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形。然后让学生三人合作动手操作求出它们的周长。第三层次是计算给定数据图形的周长。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一连串的活动,自己感悟、获取周长的概念。从 “看”到“摸”从“ 摸” 到 “ 描” ,又从“描”到“量”,从“量”到“算”。不断更新的活动对学生来说充满了挑战,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习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