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杨铭>> >> 正文

学习中等的学生教育有感

发表日期:2011/11/27 22:17:18 作者:无 有540位读者读过

在一个班集体中,各方面都出类拔萃的学生和后进生所占的比例一般都小,班级中都是以中等生居多。他们既不拔尖,也不惹是生非,这往往容易造成老师对他们的忽视,成为被管理遗忘的角落。然而,中等生时时在分化和从新组合,有极大的可塑性,他们的进步与否直接影响整个班集体乃至今后整个社会的构架。这正是加强对中等生的管理的必要性所在。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对中等生要重视,并针对他们这个群体的个性特征来加以教育管理。

一、重视对中等学生的管理

教师的职责是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以往一些老师采用的抓两头,带中间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带出一个不惹是生非的班级,但并不能真正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用的方法对待中等生显然不够,我们应该既抓两头,也抓中间,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明确全班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思想品质、性格特征及家庭状况等。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二、给中等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

平时我们总是强调对后进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其实对中等生那些不起眼的进步,我们作为班主任也要及时地予以肯定和表扬,增强其自我意识,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斗。同时,还要积极创造条件,给中等生以表现的机会。例如协同任课教师有意识地增加课堂提问的次数,鼓励中等生踊跃参加课外活动。课堂教学和课外、校外活动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合理安排、有机结合,定会使二者相得益彰,产生最大的整体效应。特别应注意的是,课外、校外活动还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发挥它们在培养各类人才中的特殊作用,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实际锻炼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创造的精神和能力。它能使学生获得最新知识和即时信息,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它还能照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并发展个人的兴趣和特长。而据我观察,学生在参加课外、校外活动时所受的压力较小,特别是中等生和后进生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很多判若俩人,很放得开,并都有表现的欲望。班主任应抓住时机给他们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

三、提出要求,力争上游

班主任要从中等生的实际出发,向他们提出经过努力而能达到的要求。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提出一套促使全体学生特别是中等生发展的实际方案,使每个学生都有奋斗目标。目标不能搞一刀切,要符合每个学生自身的能力。目标定得太高,很容易加重中等生己不如人的思想,目标定得太低,又会让他们失去兴趣。目标确定后,班主任要定期检查、督促。在客观上,中等生处于可爱可不爱的范围之内。要使中等生发生变化,必须给他们以情感投入,就是说,只有要求还不够,还要给予他们极大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热爱学生是教育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是教育的实质,是教育艺术的基本。只有爱孩子,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现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还认为:只有促进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同时,班主任还要不断地激发和维持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学生发展的动力。就是社会和教育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与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新的需要是矛盾最活跃的一面,这一面又是教育的要求所引起的,因而不断地向中等生提出要求至关重要。班主任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不断激发所有学生发展的动力,积极创设条件,加速发展进程。

四、加强学法指导,在字上下功夫

正确的学习方法决定着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据我观察,大部分中等生之所以位居中游,都在学习方法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中等生不是学不学的问题,而是怎样学得更好的问题。因此,一方面应对他们强学习指导,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使他们的学习符合规律。要帮助他们了解当前阶段的特点和自身学习的状况,以便使学生自我要求,自我调节。另一方面,教师不妨在班上挑选那些对某科学习有独特方法的同学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为中等生提供借鉴。与此同时,开展你我互助的活动也是有益的,既可密切学生之间的关系,又可缓解老师精力不够的矛盾。

五、在性格上个别指导

依据中等生性格的一般特点,主要是启发、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克服困难、力争上游的品质。对于有自卑感的学生,如果发现其有问题,教师应尽量不用过多的言语批评他们,而应更多地用婉言规劝的方式,热情帮助他们,鼓励他们上进。这种学生如有好的表现,就及时予以表扬,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我们作为班主任应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