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周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3/9/9 9:16:42 作者:谢强龙 有906位读者读过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周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方程》的教后记与杂感
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谢强龙
今天是2013年9月6日,不知不觉的开学的第一周已经结束,这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周。因为学校的工作安排,今年我又一次担任了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巧合的是班级序号和去年一样,还是六(1)班,只是班名相同,人面不同,恍惚之间有一些风云变化、亦真亦幻的感觉!
紧接着再一次教同样的教材,我的认识比去年又有了深一步的感悟!这一周的教学主要是《方程》——稍复杂的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此外我还利用雨天难上体育课室外课的时间,对孩子们的五年级的数学水平进行了一次摸底,具体情况和分析请见另一篇反思《摸底前后的思考和后面教育教学的思索》。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新课标教材中使用比较多的一种解决逆思维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它改变了以往解决逆思维题目用算术方法解答而学生很难理解的困惑,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易于学生运用知识的正迁移、结合思维方法正确解决此类的实际问题,学生学得轻松、灵活、有效,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六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单元方程,就是在学生五年级学过的解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我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我觉得学生在学习这个单元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几个重要的公式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1是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
相遇问题的本质公式是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问题的特征是同时出发的两人或两车运动方向相反,两人或两车的路程和等于总路程;
追及问题的本质公式是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路程,追及问题的特征是同时出发的两人或两车运动方向相同,慢的在前面,快的在后面,两人或两车的路程差等于需要追上的路程;
2是会列出了“ax+b=c、ax÷b=c、ax±bx=c”三种形态之外的方程,特别是列出“a-bx=c”这种形态的方程,很多孩子,会列不会正确的解,原来解决的方法或者规避这样形态方程的产生,或者即使利用等式的性质一与二解出来了,那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过程写了一大堆,既劳心又费力。为了降低孩子们的学习负担,我就引导他们进而归结为“减数等于被减数减差”,这样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方法思路就更灵活了!
二.重视关键句分析训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句,根据关键句找出题目中的直接的相等关系,这样可以便于学生列出方程,解答问题。如:例1中的关键句:“大雁塔的高度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根据这句话学生的思维就会直觉的写出这样的相等关系:“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2-22”。如果小雁塔的高度不知道就可以直接写出方程,这样问题就很快解答了;通过学习和思考,学生就会很快掌握类似这样的“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直觉思考用“一个数×倍数±几=另一个数”这种相等关系,如果另一个数是1倍数不知道,可以用方程直接解答。因此学生如果学会抓住关键句分析与思考,能很快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对学生的直觉顿悟思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分析关键句的同时,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会解答实际问题的层面上,要通过找出关键句、用语言分析关键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关注他们探究知识的方法和过程,理解学生的思维方法,通过交流与学习相互补充和提高。因此,在教学这部分知识的同时,我多次通过语言表达训练学生分析关键句、列出相等关系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学例2时我通过出示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六(1)班班长11岁,
通过学生的分析、交流与语言反馈表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主要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进行学习上的互补,同时也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在交流中可以促进学生直觉顿悟思维的有效组织与思考,便于学生很好的组织自己的语言,理清自己的思维,长期训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四.重视学生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
在学生学会找准关键句、分析关键句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我觉得还要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基础性、综合性等训练,使学生的直觉顿悟思维等有层次、有条理得到训练与提高。
在教学中我多次通过训练学生的基础表达拓展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来,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有效。如通过基础训练:苹果是梨的2.5倍,如果梨是x 千克,那么苹果和梨一共有( )千克,苹果比梨多( )千克,梨比苹果少( )千克……,类似这样的题目,长期用短时间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对这样的实际问题解决时就能熟能生巧。不仅如此,还要通过适当的变式题目,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适当提高学生的解题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提高,如我在教学中把“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人数的3倍,合唱组人数比美术组多12人。”这样基础题目通过改编成以下的题目:“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人数的3倍,如果从合唱组调6人到美术组,则两个小组的人数同样多。”让学生比较、交流与思考,通过比较和思考发现题目的差别,找出题目中两组人数差的共同点,找到解题的共同处,对学生直觉顿悟思维有很好的帮助和提高。
五.最后我和学生总结出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四步曲”,
第一步——读题,找出数量关系式;
第二步——写解:设……(设准合适的未知数);
第三步——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解好;
第四步——检验正确后,写出完整答语。
教学中我多次通过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辨析、交流与反馈表达中使学生的思维在顿悟中豁然开朗,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和反思,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训练和培养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促进了教与学的共同提高。此外,我还一如既往的鼓励学生先预习再试做,不懂课上齐讨论的学习模式。
希望今年在我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新的六(1)班也能再有新的突破,不辜负学校领导的信任和认可,为学校也为自己争点光添点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