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陈士勇>> >> 正文

估算给我带来了思考

发表日期:2013/6/2 13:03:03 作者:陈士勇 有710位读者读过

估算给我带来了思考

上次听茅成的课,在计算的过程中突出了估算的重要性,每当听到关于估算每位老师会有不同的想法,不同想法的根本原因是估算的不确定性.

听到这样一个案例,两位教师在“估一估193102大约等于多少”的问题上产生不同的看法,一位教师认为答案只能是100,理由是教材上的估算都是先把一个数看成整百数,然后再进行计算,一位教师则认为答案不只是100,如果学生估算是90也是正确的。两位教师的争论让我想起三年前网络上关于“估算有没有必要性的争论”,当时有部分教师认为估算没有什么必要性,而我认为估算非常有必要,不是因为新课程中出现了估算就能够证明一种先天的合理性,而是因为估算在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今天想来,这种关于估算必要性的争论实在有必要,因为它或多或少的直接影响着教师对于估算教学的理解与实践。

估计包括估数、估算和估测三种类型,不管哪一种类型,其核心精神是追求精确,不同于精确计算,估计所追求的精确是一种过程的精确,不是所谓结果的精确,而过程的精确其实质是方法的合理、正确。因此,学生是否掌握合理、恰当的估算方法成为估算教学的重点,然而,估算方法并非是唯一的,这便给估算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书本中给出的“把一个数看成整百数”只是估算的一种方法而已,学生在估算的背后其实离不开生活经验的作用,也就是说在具体的学习中,生活经验往往以一种直觉的形式出现在学习中,193200近,还是190近,这个简单的道理成人不是不知道,只不过成人囿于日常教学以整百数进行估算的传统而认为这样估算是不正确的,对于学生来说,则没有这样必然的习惯,教师非要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自己所设定的框框里,却不知这样做早已违背了估算所具有的教育意义。

生活的复杂性正是估算方法多样的本源,而估算中所谓正确的方法决不是唯一的方法,也决不是教师所早早设定好的机械的程序,那种所谓正确的方法目的大概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应试,对付应试最有效的手段便是统一,这种统一决不是为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有时候,我宁愿相信这是一种无知的展示,也不愿相信这是一种理性的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