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师德建设之我见(摘录)
发表日期:2010/3/17 14:24:45 作者:无 有613位读者读过
新时期师德建设之我见(摘录)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表”(江泽民)。教师的使命就是培育人。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新时期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既教书又育人。
"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爱默生),"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干任何一行,都必须热爱本职工作。作为人民教师,必须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根本任务就是教育人,这是教师的天职!教师担负着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任务,教书与育人是统一的。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再加上现代教育要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决定了教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教师职责的履行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个性、有差异、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个体,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通过个体的内化,进行一系列的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教师从事的是复杂而系统的工作,为此教师必须热爱教师职业,懂得教学艺术,具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矢志不渝的情感,才能激发自己为这一事业忘我工作的热情,才能为培养下一代尽心尽力。教师决不是像蜡烛一样照亮别人,毁灭自己,而是在照亮别人的过程中,获取生命的升华和人生价值的永存。教师荣誉的根本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教师是"为人师表"的神圣职业,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教师所雕塑的不是物,而是活生生的人,陶行知先生阐述真正的教育要"以人教人"。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事事做楷模。"因而,教师的言行,应该是精雕细刻、经得起研磨推敲的;教师的形象,必须是近乎完美的,或者说是追求完美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做到。如:要求学生按时上学,不迟到,自己必须以身作则,学生就会逐渐增强时间观念,养成守时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学校每次搞清洁卫生,教师如果能和同学们一道打扫卫生区、拖地面、抹门窗,而且,与他们谈笑风生,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同学们会自觉积极地干,认真完成劳动任务。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逐渐培养儿童从小爱劳动的思想感情。教育家乌申斯基就曾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三、终身学习,不断进取,适应现代教育事业的要求。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关爱学生是我们的天职,但要爱得有力量,爱得有价值,必须要用知识来武装自己。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处处都面临着挑战。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要战胜挑战,只有学习。"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要勇敢地摒弃旧事物,勇敢地接受新事物,必须要不停的学习;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必须要不断的学习;要与时俱进,胜任教师的工作,必须要"活到老,学到老"。
教师要想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必须博学多才。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尊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一要精通,二要知新。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新,就是要学习新知识,讲课要有新意。当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课程整合明显,新陈代谢迅速,应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的精通与知新,要求教师必须自觉接受继续教育,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
总之,师德建设我们要做的工作太多太多,我们只有放眼未来,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以忠于教育事业,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为职业理想和人生追求,尽力成为"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才能携手共筑师德大厦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