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张贤伦>> >> 正文

苏教版四下数学《找规律》教后反思

发表日期:2010/3/24 12:33:47 作者:无 有1757位读者读过

苏教版四下数学《找规律》教后反思

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张贤伦

 

 

《找规律》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抽象和概括等活动,探索简单搭配和排列现象中的规律,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内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践、思考的过程,从而发现事物里的一些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对两种不同事物进行简单的搭配的过程。学习有顺序有条理、由具体到抽象的进行思考、探究出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的数量关系。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探究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找搭配现象中的规律。

2、引导学生通过直观表示找简单排列、组合问题中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

(一)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利用学生平时喜爱玩的“石头、剪子、布”这一游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留下悬念:两人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一共会出现几种情况?从中你发现什么规律?由此揭示课题。这一设计,为今天的教学内容做了良好的铺垫,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操作实验,感受直观

在游戏的基础上,多媒体出示例题,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操作实验。在组长的带领下,同学们用帽子和娃娃试着摆一摆、找一找有几种搭配方法,然后大组交流汇报,互动评价。老师着重引导学生搞清楚这样搭配的目的。这一设计,一是给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觉,经历探究的过程;二是让学生理解怎样找才能有条理有顺序的搭配。

(三)联线符号,揭示规律

学生有了直观感受,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尝试用符号代替实物,用联线代替摆放,帮助学生由直观感受向抽象思维过渡。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帽子的顶数和木偶的个数与搭配的种数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通过列算式解答。这一环节,再次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经历创新和符号化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获得具体的感性的认识,逐步上升为数学思想。

(四)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 路线问题。学校到街心花园线路的条数×街心花园到少年宫线路的条数=总条数。

2. 游戏问题。

回头解决“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怎样运用搭配规律呢?在这个游戏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怎样才能把各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有序地玩出来呢?

这一环节,使学生懂得: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联系生活,迁移提升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现象问题。诸如:早餐的搭配:3三种点心和两种饮料;食堂荤菜和素材的搭配。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和能力,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用数学思想审视生活,同时好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作用。

    值得欣慰的是:这一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发言面达到了70%以上,后进生人人发了言,而且正确率100%。当然,也有些遗憾,如在连线符号这一环节显得仓促,没能让学生细细操作品味,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