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最深”的感受,静水流深
发表日期:2011/12/2 11:16:24 作者:无 有645位读者读过
昨天上了一节互听课,让我感受最深之一的是:什么是常态课?
江宁,至少我听到的江宁很多学校和课堂都在提倡常态课,因为常态课就是一般正常状态下的课,没有因为某种原因进行造假的课,最好是随时去就随时上的课,那样的课的确更有借鉴性。但前提是每一节课都是认真研读教材,精心准备的,认认真真的课堂!
就像我们的生活,越是真实越是能打动人,课也是这样。
可是有个问题我不明白了,是不是不用多媒体的课就不能算好的常态课呢??其实不然,就拿我上的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这种计算课(我是个新手,初来乍到上的不好,只谈我感觉到的体会),我分别在两个班同时上的,一个班使用了多媒体,另一个班只用了提前准备的小黑板,但收到的效果差不多,至少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的反馈没什么差距!而且我也上网查找了别人的课件,大同小异,所以我自己做了课件,最后发现一大部分的题型都来源于书本,我何必要费那个事在写一遍呢。而且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题型用课件呈现真是浪费时间,害我的课有点拖,而在另一班却很顺。当时我就觉得传统的常态课更为实用,而且有时来得效率高,成本低!
回头细想想,是的,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上法,也许这才能事半功倍!恩,一点小感!所以不能一味的追捧多媒体,要真正的上好常态课。不过不否认多媒体有它独到的一面,只希望将传统的和现代的课堂最好的为我们所用!
感受最深之二:对于提问语的设计,不仅要精心准备,而且要多用孩子的眼光考虑问题,多想一下,多思考一下,孩子在什么地方觉得难,怎样引导才会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且要让孩子好接受!如果长期这么做了,也许会离真正的教育更进一步!
感受最深三:激励的措施,在第一个班我采取只鼓励不批评的手段——加星,我感受到了孩子的积极性,为有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而在第二个班,我采取是增是减的激励手段,不注意的学生会发现怎么本组的星少了或多了,那样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想到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好影响了本组,就会时刻注意!这样一来,这两种方法看似都是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可是内涵有不同哦,前者较单一,后者又添了些东西!
最后一点:作为一名老师,尤其是数学老师,一定要严谨,哪怕是写个等于号,记住请用尺子划得一样长!其中的意义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