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茅成>> >> 正文

小学数学《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表日期:2011/12/13 18:30:07 作者:无 有5691位读者读过

小学数学《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及反思

湖熟中心小学   茅成   邮编:211121  手机:15195864023

  

[教学内容]二(上)第3031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材简析]除法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平均分东西的活动,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是除法含义的实质。教材在引出除法概念之前,首先让学生认识平均分,比较充分地参与平均分物体的活动,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本节课安排两道例题和两次“试一试”。例1让学生把六个桃分成两堆,比较不同的分法,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试一试让学生初步练习平均分物体。例2教学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来平均分物体,让学生参与分的过程,直观看到分的结果;“试一试让学生操作学具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进行平均分的活动,掌握这种平均分的方法。“想想做做安排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进一步练习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分物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分物体的过程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2.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可能由于太想把今天的课上好,所以昨天晚上茅老师做了一个关于你们的梦。孩子们,想知道是什么梦吗?

设计意图:考虑到低年级的学生心理特征,大都喜欢听故事,所以想借此“做梦”引发的小故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上提到梦中关于这帮学生,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二、讲诉梦境,探究新知。

1、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1)讲诉故事,呈现难题:由于太想和你们上好今天的课,茅老师昨晚很早就上床休息了,也很快睡着了。突然,茅老师醒了,发现自己被一群很小的小人抬着,当我在挣扎的时候。我被这群小人带到了一个头戴皇冠的国王面前,我这才知道我被带到了小人国!当时我害怕极了!这时,国王发话了,他说:“听说你是个老师,那我这有一道难题请你帮忙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就杀了你!”我一听,更害怕了,当我看到题目时,我头脑一片空白,我流着泪说:“对不起,我不会!”只见国王凶神恶煞,就在他想派人杀我时,远远传来一阵喊声:“茅老师,我们来了,我们来帮你解答!”我一看,原来是整个二(1)班的学生都来了,当时我笑啊笑啊,就醒了!但醒来头脑里还记得那道难题,所以今天我就想看看你们能帮茅老师解决难题吗?

课件出示难题:呈现六个桃,让学生任意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请学生拿圆片代替桃摆一摆)

设计意图:请学生帮忙,彰显出他们的重要性,激发他们思考的积极性!

2)解决难题:让学生把自己的分法用老师提前准备好的桃片展现在黑板上。(可能有:分成3堆,每堆2个;分成3堆,一堆1个,一堆2个,一堆3个;分成2堆,一堆两个,一堆4个;分成两堆,每堆3个······)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分一分,展现成果,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为学习平均分提供了背景材料。

3)探究“平均分”。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刚才老师发现,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分法。那你们能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发分成两类吗?

同座位交流。

全班交流。让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

当学生们都发现了有两种分法与别的不同,那么我们就仔细来观察这两种分发:我们发现这两种分法的每一份的数目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让学生之间说说什么是“平均分”,集体读一读。

小结:(结合板书)同学们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不仅帮老师解决了难题,还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教师出示几种物体的分法,让学生说说是不是平均分。

2)如果是平均分,分成几个,每份有几个?

3、让学生动手平均分

1)让学生同桌合作将手中的8个圆片平均分,并互相说说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分得几个。

2)集体交流,发表意见。

小结:同学们把8个桃平均分,想出了不同的分法。有的分成了8份,每份1个;有的分成了4份,每份2个;有的分成了两份,每份4个。虽然分成的分数不同,但都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都符合要求。

4、看图听要求,动手操作。

1)呈现一棵桃树上面有8个桃,桃树下面有小猴(用花草遮挡了),只知道每只小猴分2个桃,问题是:可以分给几只猴呢?

2)让学生动手分,用展台呈现结果。

3)连起来同桌互相说一说。

4)集体交流。

小结:8个桃,我们按要求把2个桃作为一份分给1只小猴,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只小猴。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是平均分的一种分发。

设计意图:整个探究过程都是围绕了“分”,可这里的分是有层次的分,先是由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分,然后在分的过程中突出一种分法叫“平均分”,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平均分,整个环节都体现了学生对新知的兴趣而去学习、去探索、再去运用,体现了学生的能动和主体性

三、巩固内化,拓展延伸。

1、做“试一试”。

先动手分一分,在填空。分享成果。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看上面一题的图,弄清是怎样圈的,圈一圈,并填空。

再做下面一题,指名读题目要求,一起动手圈,圈后填空,同桌相互订正。(别人在读或回答时,强调要学生指着题目)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要求。学生选择喜欢的方法(摆小棒;在图上圈一圈······),把分得的结果填在书上,在交流方法和答案。

设计意图:分层次练习,一方面及时复习,巩固知识,另一方面加深对平均分意义的理解,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四、全课小结

1)你有哪些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2)你觉得平均分好不好?(留几分钟给学生说一说,辩一辩)

设计意图:这样的结尾,既可以让学生自我小结,又能懂得分享的快乐!最后安排一个小小的“辩一辩”,能更好的渗透“平均分”的内涵,学知识,学更多的“知识”。

 

【教学反思】:

由于笔者担任两个班{(1)/(4)}的数学老师,所以这节课先是在二(4)班上了(二年级(上)认识除法第一课时平均分)由于第一次教学,真的存在很多不足,值得我好好反思。比如:数学语言:教师语言的总结和提问,以及对学生语言的整合。其实我也很想把语言有条理、逻辑、完整地呈现,可是也许我经验不足,也许我功夫没下到位,我这个缺点需要不断改进,不然我真是不行啊;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师和学生的学具不足······

在二(4)班上过一次的基础上又在二(1)班上了,对之前的不足进行的修改,一遍遍备教案,才使得第二节课上得比较成功,个人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也是一点点小小拙见):

一、对学生充分的进行预设和课前准备细致。

首先,对于学生的认知难点进行仔细设想,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思考一下,对于平均分的意义,要从学生的思维进行解剖,这样学生好接受,才是真正的难点突破。尤其在提问语的设计,应该要从“小”入手,还要多考虑学生会出现怎样的状况;然后,对于课前的准备工作尽量做细,就是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1)提前要求学生的学具(应该统一,而不是临时请学生拿,既浪费时间,又干扰学生听课,还有的学生因没有学具而影响学习效率)和教师的用具(课上涉及的贴桃,那样更形象,而不是随手画,显得不严谨,也会“带坏”学生);(2)对教材的把握:无论全课的设计和全课的流程,都要紧紧围绕重难点展开,设计是设计,可是生成的东西要事先做好预设,吃透教材,让所有的环节都围绕本科的重难点;最后就是对整个课教师不仅要心中有数,还要能达到不看教案,教案的每个字都清楚,因为只有在这样充分准备过后的课,才能谈其他的,因为这节课上下来,我都觉得不熟怎么能上好呢?另外对于学生的发言要善于总结和引导到本课所学的知识,这真是大学问,真得好好加油。

对于这节课上下来,对教材而言,我还存在以下不足:对教材深刻的理解不到位,应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在谈到“刚才老师发现,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分法。那你们能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发分成两类吗?”让学生多说说自己理解的分类依据,为什么这样分,然后请学生总结,而不是一个为什么就解决了。

二、对于提问语,要有针对性。

要一个一个,不能一次几个。比如在让学生探究“平均分”时,在二(4)班我先提了一个问题“从黑板上同学的分发上发现了什么”,当时我又想,这样提问太大,学生恐怕不能想到我提问的要求,于是我又追问了“请大家从每份分得的个数的多少去想想怎样分类”。虽然我是一下提了两个问题,可对于学生来说,他不一定理解我到底想说什么,反而让学生糊涂了,真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在二(1)班的提问语我就慢慢来了(教材中的提问与时进行加工后的),就使学生一步步理解了。

三、对待新授知识点要注重抓本质。

特别是对于当教学到让学生去试一试平均分8个桃时,教师要区别于形式,抓住本质,不然就造成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局面。因为当时在二(4)班刘胜龙和陈帅两个学生都是把八个桃平均分成四份,每份两个,只是每份两个桃放的位置不一样(王纪训竖着摆的,成帅横着摆的),我课前没想到,课上又没有及时发现这两种摆法的本质,结果好多学生就把不同摆法理解成形式的不一样,这样一来不仅不利于新知的掌握,二来会误导学生的学习!所以在二(1)班上到这个地方的时候,知识点就很明确了。我得时刻记住!还有就是一味的追求所谓的“尊重”学生——顾及学生的发言权,教师的后果很严重(因为上课的时间有限,教师要注意分配,对于学生发言的有效信息及时提取,不恰当的可以注意精“减”)。

四、对于细节的注意,要用心去想。

因为细节有时往往决定了成败,这次教学有几次细节对新授很有帮助:(1)板书,对于板书“平均分”的含义最好用彩色粉笔;(2)表扬语,要多样,有针对性!(3)课件背景,要醒目,但不能太花,否则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亮红灯啦!希望多多注意!

五、学生不可小视,要充分挖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学生的精彩之处:(1)王纪训的发言,当提到让学生把学生在黑板的“分一分”进行分类时,他的回答是“我觉得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每份的个数不一样多,比如,分成3堆,一堆1个,一堆2个,一堆3个;分成2堆,一堆两个,一堆4个,这样的分法每份的个数不一样多,而分成3堆,每堆2个;分成2堆,每堆3个,这样的分法每份的个数一样多。我还知道分的每份的个数一样多就是平均分。”真是一点不夸张,当时听完他的发言,不仅是我,还有听课的老师都觉得这样的回答真了不起!(2)陈可可的表述,当我问他们平均分有什么好处?她回答:“比如有四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如果不平均分,其中少的那个小朋友会不高兴的!”简单的举例,儿童的世界呈现的多么有意义!等等。

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

1)当学生学习15分钟左右,让学生做个小操,放松一下,更利于后续的有意再注意;(2)导入上有所新意,考虑到学生的注意力和学生感兴趣的,采用小故事和发挥学生的作用,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的道路上,我还有很多路要走,很多好的元素等待我去专研,所以希望以后做得更好,把课上地更加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