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贾天春>> >> 正文

转载《做这样的语文老师》

发表日期:2013/11/16 9:08:13 作者:贾天春 有1234位读者读过

转载《做这样的语老师》

至今,已走过了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师之路。这条路上有阳光,前辈教师的悉心关怀给予我信心与温暖;这条路上有风雨,各家语文流派,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不止一次让自己彷徨与迷失;这条路上有春风,孩子们对语文的喜爱与期盼让我工作再累也会有继续前行的力量;这条路上有忏悔,那是因为孩子们语文课堂上失望的眼神……

于是,我思索,我探求,我呐喊:我想做这样的语老师——

有一个这样的理想:让每个儿童爱上语文。

我们的孩子有很多不喜欢语文课,这里面有很多的因素。但作为他或她的语老师,你一定责任重大。很多孩子不喜欢语文只是因为不愿意做被灌输的机器、回答问题的机器,做作业的机器。因此,我想让每一个儿童爱上语文这门学科,在他们推开语文大门的时候,眼前是充满生机的字词句段篇,耳畔是抑扬顿挫、摄人心魄的朗读,心里是一种叫“语言魅力”的朦胧感受。所以,我会让自己的课慢一点,这样他们就有了思考的空间;我会让自己的问少一点,这样他们的话就可以多一些;我会让课上的读多一点,这样他们就会懂得语言文字是一定要读的。我还会带着他们春游、秋游、活动实践,但不会要他们回去就得完成一篇作文,那是孩子眼中最为扫兴的事情,语文也变得不识趣起来了(敲下以上的文字,我想起了自己以前的语文教学,一味追求感受深刻、一味追求以不停问和不停讲充斥课堂是多么地让人汗颜)。这样,到了中学、大学、工作,我的学生都能够不断地接触着语文,迷恋着语文,喜欢着语老师,那该多好!

有一个这样的认识:情商是如此重要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老先生的话语放在今天高速发展的社会,也给予了我们更憾心的拷问。

每每与很多家长聊及孩子,大多对孩子的期待是:一、有健康的身体。二、好好做人。三、学习成绩要好。一些同事每每在阅读“学生心理事件后”都会嗟叹:“教给孩子多少知识有什么用,不如教给他拥有一颗阳光的心,将来能够乐观积极地生活。”家长与老师之见皆属撇开一切利益与目的的真性话语,听着听着,内心的触动是不止歇地荡漾开去的。作为老师,职业使然,我们的目光常常停留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在日常教育和评价过程中,偏向盛放智商的天平盘一端。经常看到校门口的两个定格:父母凝望的眼神,孩子头也不回的身影;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好好上课,不要和同学打闹。”“知道了,烦死了。”更不必说不讲卫生、不懂礼貌、自私自利、不懂得理解体谅他人的事情了。

工作十多年,常带六年级,说实话,高年级的很多孩子情商堪忧——冷漠、自私、没梦想、怕吃苦。这时候,我常常问自己:“即使教孩子再多的知识,无德又有何用?”不如,在语文的课堂上,利用手中的教材,利用我们作为语老师的见识与视野,在交流学习内容、传授文化知识、进行对话评价的时候,也多给学生一些人文的熏陶、人性的冶炼。在语文的课堂上,在语言文字的滋养中,孩子领悟了感恩、学会了乐观、积极地面对学习与生活的挑战,成为不仅智商高,情商也高的孩子,那将是我莫大的幸福。

有一个这样的法宝:读书

在儿童的世界里,把选拔性、竞争性考试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又何妨?日本教育学博士佐藤学说:“他们(即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是靠着死记硬背‘制度化的知识’得到优异成绩的,他们远离了真正的学习。”的确,喜欢考试的儿童是可怕的,因为他以牺牲自己作为一个儿童学习这个广博的世界为代价换来的;喜欢考试的老师更是可怕的,因为他以牺牲几十个儿童纯真干净的童年时光换来的,可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老师曾经都将“考考考”作为自己的“法宝”,以至于急功近利,以至于不惜以大量时间的消耗、大量习题的堆砌摧残着孩子的童年。近两年,我的学生都知道了我有一句名言:“不以成绩论英雄!”是的,我想“以读书论英雄”。把读书作为我的法宝,每天手上一本书,每课口中一篇文。我能够娓娓道来《三国演义》,滔滔不绝聊《马小跳》,眉飞色舞说《笑猫日记》……我不信我的学生不会好奇、模仿、直至沉浸其中。不为别的,只是我想让他们语文学习的外延可以更为广阔一些,内涵可以更为丰厚一些,让语文学习是踏实的、持续的,能够不断从中获得快乐,作为他们一直学习下去的动力,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在前进——不过是有的人快一点,有的人慢一些罢了。

有一个这样的勇气:颠覆

我能够勇于颠覆自己落后的教育认知,以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作为自己教育之路的指明灯。是的,教育大家的真知灼见自然会在我的案头。可是,我也不会忘记,我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和我一个战壕里的是同事。我要更多地留心他们,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折射我教学之路的探索是否行之有效,而同事的研讨交流总会成为我及时反思的鲜活素材。学生、同事、教育理论的三者结合才是我的终身学习。备课一定要看教参?不是的,但一定要看教材;课堂一定要有细致入微甚至背下的教学语言?不是的,但一定要有针对文本、针对学生所制定的切合的目标;语文课一定要把一切涉及语文的价值统统给学生?不是的,但一定要给予学生最渴求的、最缺少的;作文教学一定是教师细致讲之后学生放手写才最有效?不是的,也许教师自己写了下水文才知文里乾坤……太多太多我多年走过来的路,接着走下去,也许是暗淡的。试着颠覆自己,调整自己,也许我能够做得更好。

当今在教育界,学科教学论坛以语文教学争论为最甚。身为教育一线教师的我们免不了受到冲击,也就免不了会迷失自我,可怕的是有时候我们还以为已经迷失的自己是正确的。因此我们还要勇于颠覆不适合自己学生的教育行为,即使它是教育泰斗的先进理论,有句话说的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寻找适合的,不要盲目跟风、朝令夕改,这样做最对不起的是孩子。要坚信自己在一线摸索出来的有效教育教学行为。杨巧云老师语文课上的平淡无味,但坚持让学生读课外书、写日记,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成绩依然令人咂舌,让多少语文专家的教育理论黯然失色?李亮老师说:最好的教育理论在民间。细细想来,这句话是有道理的。颠覆教育大家的教育理论更需要勇气,可是我觉得,对于当下的教师,更需要这种勇气。

有一个这样的表情:微笑 

一天中和孩子在一起时间最多的是老师,其中又以语老师为更多(小学语老师往往担任班主任)。无论从角色、时间、情感等方面,我们似乎最该给孩子笑容。可是,给得最少的恰恰是我们。我自然知道“严师出高徒”的道理,但严师未必日日对学生板着脸庞,严师更多的意味是职业层面的责任。给学生笑容,是因为我想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老师热爱生活;给学生笑容,是因为我想让孩子们知道我和他们在一起是快乐的。一个字写好了,我要微笑着说:“写出了祖国汉字的形体之美。”一篇文读好了,我要微笑着说:“读出了语言文字内在的意蕴和味道。”一个字写错了,我愿意微笑着说:“来,看老师写一遍。”一篇文读得糟糕,我也愿意微笑着说:“来,听老师教你读一遍。”给孩子笑容,他们或许会减少很多对语文高深莫测的猜测,减少很多对用严厉定位老师而产生的内心畏惧。即将新接一个班,我要努力让我的微笑多一些。在语文的学习世界里,如果我的微笑能够换得他们眼里的盈盈笑意,我还怕他们学不好语文吗?

有一个这样的习惯:思考

西班牙哲学家乌纳木诺说:“思考的意思是:亲近自己。”是的,作为一名语老师,聆听过很多节名师公开课与讲座,参加过很多次各级各类的培训。或许我们会模仿名师,我们会按照培训的要求按部就班去做。那是复制,不用思考,就不是真正的自己。试想,你给学生的语文世界会是充满生机的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需要思考。思考会赐予我们很多可以研究探索的新课题:小学语文教学是亲近了学生,还是亲近了听课老师?(亲近的是儿童还是成人?)怎样才能有效把握文本核心价值与语文核心价值的辩证统一?如何寻找有效策略让工具性和人文性在不同的文体教学中能够恰到好处地把握?评判儿童习作的标准是倾向有思想的儿童还是这个年龄层次的所有儿童……勤于思考,我们会发现很多听时频频点头的方法实践中根本无法实施;勤于思考,我们可能会发现将“他山石”与“我山石”合璧,才能够真正实现“攻玉”。思考,让我们亲近自己,不知不觉,也一定会亲近了语文,亲近了儿童。

从现在起,我要做这样的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