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赵芮>> >> 正文

[转载]什么是组织教学

发表日期:2013/11/26 10:58:58 作者:赵芮 有6222位读者读过

组织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采取一系列组织管理和调节控制的措施。教师应运用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活动向着既定的教学目标推进。

  课堂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组织的好,教学效率就高,反之,教学效率就低。就小而言,以下行之。

 1、扫视法:

  踏着上课铃声,教师一走进教室,就要用欣慰的目光扫视全体同学,让每个同学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为整个课堂产生一种亲和力而奠定基础。

  2、问候法。

  上课时,师生相互问好很有必要。一来体现文明,二来密切师生关系,其三的作用是告诉学生上课正式开始,应赶紧进入情景角色。因此,师生的相互问候一定要郑重其事,情真意切,切勿敷衍了事,走形式主义。

  3、停顿法。

  上课时间一长,个别学生难免分神,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或想心事,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样子。此时,老师可故意停一停,顿一顿,暂不讲课,创设出一种“静”境,以静制动,将学生分散的精力拉回到课堂中来。

  4、记录法。

  课堂教学,老师要利用学生的各种器官来接受新知。让学生用脑想一想,用眼看一看,用口说一说,用耳听一听,用手摆一摆,做一做,更重要的是写一写,记一记,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学生边听边记,边看边记,边读边记,使他们无闲暇之时,难生分神之意。

  5、齐读法。

  齐读可集中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即使是“滥竽充数”的人,也得装模作样地鼓着“腮帮子”。因此,当发现部分学生分心之时,教师要恰到好处地让学生齐读、齐答,让“出队”的学生猛然醒悟,跟上队伍。通过“合唱”形式,可以达到集中精力,强化记忆之目的。

  6、限时法 。

  一个备课充分的老师,往往都把整堂课的环节安排得十分紧凑,课堂40分钟,师生精力必须高度集中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如发现学生力不从心,老师当组织好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如限时几分钟,读完一遍书,写完多少字,背诵哪段文字,讨论好哪些问题等等,从而在学生中产生一种“争分夺秒”的气氛。

  7、暗示法。

  教师讲课时,发现某个学生不守纪律,不专心听讲,但此时学生的行为还未影响到其他学生。教师不要轻易高声提醒学生或点名批评学生,而应悄悄地、自然地、神不知鬼不觉地靠近学生,用手抚摸,或用身体接触或用眼神暗示学生:集中精力,用心学习。从而心照不宣地达到了批评教育的目的。正象有一则广告说的那样:“有时咳嗽也是一种教育”。如此既不影响其他同学听讲,也教育了分神的学生。

  8、鼓励法。

  当课堂出现较乱的情景时,教师可即兴表扬“某个小组表现的好”,“某个同学表现的好”,只要快速表扬某个小组或学生,就可达到控制课堂的目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想得到表扬,每个小组都想为小集体争光。树榜立标,及时鼓励,应该成为教师的法宝。

  9、短休法。

  低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较短,长时间的听讲,必然会疲惫不堪。因此,教师上课10-15分钟后,应恰当地让学生闭目养神,或伏案静憩,或做一做游戏,或听一听轻音乐,或做一做深呼吸,让学生放松放松,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10、提问法。

  当某个学生上课走神,低头做其他事情,或身感疲劳,进入似睡非睡状态时,教师可向全班同学提出问题,故意请该同学起来回答,以起到警示作用

以上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积极方法,以下的消极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大忌。

  1、高“i”法。

  教师的讲课,自始至终高八度,铿锵有力,甚至于声嘶力竭,就象一首歌中的音符全部都是高“i”一样,没有高低升降,没有抑扬顿挫。学生一开始有可能会在这种高压下全神贯注地听讲,但时间一长,处于疲惫状态,则听课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在学生看来,高音就是嗓音,噪音真躁人,学生难以接受。

  2、敲桌法。

  有些教师为了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或强调重点内容,动不动就拿教杆或黑板擦等物品敲击教桌或黑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而学生则习以为常,不再受其感染,“惊堂术”失去了作用。你敲你的,我玩我的,教师的敲击声反而掩盖了学生的玩笑声,因此,欲速则不达。

  3、整顿法。

  教师发现许多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往往要组织整顿一番,或进行“重要性”教育,或进行“训斥”教育,但要适可而止。不能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于不顾,喧宾夺主,“训”起来没完没了,更不能讽刺挖苦学生,影响学生情绪,影响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

  4、罚“站”法。

  个别学生不守纪律或回答问题不正确,或没完成作业,或做错练习,有的教师往往会让学生“站”起来听课。这种听课表面看起来学生安静了,听讲了,其实不然。因为此时学生在想的不是认真听课,想的更多的是“面子”问题,因而不但没有集中精力听课,反而分散了听课的精力。更有甚者,让许多学生同时站起来,相继站起来听课,如此更糟。因为此时的学生不仅不能安心听讲,反之有一种逆反心理产生,他们会在老师不注意只时,挤眉弄眼,吐舌扮鬼脸,以显示同病相怜,难兄难弟的“英雄气概”,如此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听课情绪。

  老师更不能将多个学生“赶”出教室。如果说一名学生被“罚”出教室自省,还有点自感“丢人”的话,那么多个学生被同时“罚出”教室,学生的“罪责感”将大大的减弱,此时此刻,教师还在上课,他们必然会偷偷地“玩”起来,因而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有道是“法不责众”。

  5、滥发“奖金”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认真听讲,积极的回答问题,调节活跃的课堂气氛。有些教师极乐意用奖励“五星”“红花”等儿童喜欢的物品进行即时奖励。这种奖励过于频繁,就会造成课堂“插说”太多,影响教学的连续性。再者,如果“奖品”发的太滥,满足不了每个学生的欲望,就会造成许多学生的“遗憾”,甚至有的学生会认为老师“不公”“偏向”,从而引出更多的“不平”,导致学生的“不服”“逆反”。

  6、逃避法。

  有的老师上课控制不了课堂时,便怒火中烧,大发雷霆,甚至拂袖而去,留下一句“你们自己学吧!”就回到了办公室。这种逃避方法,仿佛有效,但实际上根本无效,只会给教师自己下不来台。试想:如果学生不把你“请”回来,你如何再进教室?即使学生在教室里严守纪律的静坐,又能学到什么知识?假如学生回家说教师被他们气的不给他们上课了,家长又会有什么评论?逃避是无能的表现。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具备驾驭课堂,驾驭学生,驾驭教材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创造严肃活泼的课堂气氛;

  有渊博的知识储备,深入浅出地讲清要点、难点;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板书规范美观,语言生动有趣,简洁明快,有抑扬顿挫之感;讲课节奏适中,有张有弛,密度相宜;教态文明大方,不露“劣”相;备课充分,有高度的计划性。

  总之一句话,课堂教学组织的好与不好,不是学生素质高低的问题,而是教师教学能力大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