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王晓静>> >> 正文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3/12/2 20:16:36 作者:王晓静 有730位读者读过

课堂的开始,我以“摸到的一定是红球”和“摸到的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作为导入,这是他们已有的知识,也是对本节课的一个铺垫。有了装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布袋,再向学生提问“像这样摸30次,摸完后再放回,是摸到红球的次数多,还是摸到黄球的次数多”?让学生来猜测,他们出现了“差不多”“红球多”“黄球多”“同样多”4种预测,再以活动来证明预测的结果是否正确。活动之前,让学生说一说活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他们有之前的经验,所以规则说的比较全面。之后的活动,做的也很顺利。统计出数据之后,再引导出“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黄球的次数差不多”,而原因则是黄球的个数和红球的个数相等。练习的设计中包含两部分,一是掷骰子,统计1 2 3朝上的次数,这是对例题结论的佐证,也是补充,因为这里面涉及3个数字,但因为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相等,所以次数也是差不多的。这儿设计了一个小小的追问:如果只有1 2两个数字,怎样设计,才能让12出现的次数差不多?学生的回答很精彩,可以每个数字写3面,或者,如果掷到3就不算,这很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经常会给我惊喜。

         很大的一个不足之处,即是统计的样本太少,导致最终的数据太少,只选取了4个小组,而这4个小组的数据正好偏向于“黄球多”这一结论,这样“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次数差不多”的结论就显得很牵强。可以将8组的数据全部列出,再分局部和总体的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虽然有时候红球比较多,有时候黄球比较多,但总的来说出现的次数差不多,这样就既有真实性,又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