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学生,一个现实的教学问题
发表日期:2010/9/23 20:50:40 作者:无 有613位读者读过
备学生,一个现实的教学问题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也是别人的博文,觉得很多地方说的很好,偶尔自己也会有这样的感受,转过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一位特级教师先后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和泗洪县青阳小学执教《24时记时法》。 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一样的——
教师创设“新闻联播是在什么时刻播出的”这一问题情境后,引出两种记时法。然后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
电视节目预报
8:50 9:30 14:00
上午8:50 上午9:30 下午2:00
16:00 19:00 22:00
下午4:00 晚上7:00 夜里10:00
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材料围绕下面的三个问题展开讨论:这两种记时法有什么特点? 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两种记时法?
然而,教学过程和效果却大相径庭。附小的学生对三个问题都一一进行讨论并得出 了结论,而青阳小学的学生却无从下手,颇令教师失望。
课后,执教老师很谦虚地和我交流:“今天的课为什么会成这个样子呢?”我说:“农村学生对24时记时法的生活经验远远不如城市,所以在自主探究中,学生缺乏经验基础。”教师非常大度地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这不能怪学生,只能说明我备课时缺乏备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值得我认真反思。”
从同一位教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比较中,从特级教师对教学的反思中,我们能得到 比较深刻的启示:教师教学时,在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参考教学用书的基础上,还要认真备学生。那么,备学生要“备”什么呢?
一是备学生的已有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课堂
教学的设想得以有效实施。如,教学《24时记时法》时,除了要知道学生对时、分、秒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外,还需思考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对24时记时法有没有认识,认识多少;学生已有的关于普通记时法的经验有多少,对24时记时法的学习有哪些促进作用,又有可能会有哪些干扰。为了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教师可以课前与学生谈话,了解情况,进而为课堂教学做一些准备。
二是备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
中,因此,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如,教学《24时记时法》,教师的意图是让学生围绕提出的材料进行自主思考,进而讨论。这样组织教学就需要思考:学生学习到这个环节,会有怎样的学习状态?他们愿不愿意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究?如果不愿意,原因是什么?怎样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只有想到这些,预设具有符合学生心理状态和实际需求的教学方案,才能保证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三是备学生的差异。教学不能仅靠班上几个优秀学生“搭台唱戏”,而让大部分学生成为听众和看客。教师在预设教学方案时,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并能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讨论问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话能说,有事可做。这是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