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门听课—最真实的“体检”
开学不到三个星期,就经历三次推门听课。说实话,每次有人搬椅子走进教室,自己都会深深的呼出一口气,一方面庆幸,幸亏前天晚上又复备了一次;另一方面会有压力,脑子转的飞快,关于某个知识点,似乎还没能彻底的理清讲解的思路呢!
将后面听课的人当做空气,我想,我是做不到的,似乎,处处都会有所顾虑。反问自己,如果,如果自己准备得相当的充分,对教材的内容吃透,对重难点把握到位,完全可以将这样的课当做全班的一次即兴的华丽的的展现,而不是事到临头时那一丝的慌乱与深深的悔意。
不过,更多的还是事后的感激。常态课才是最最本真的课堂,自己的弱点也往往会在这样的课堂中暴露出来,不过,当事人往往一无所知,或者,视而不见。这个时侯,真的需要有个人给你一针见血的指出来。就像体检,平时我们也会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某个器官有点消极怠工了,自己应该注意休息,注意运动,注意饮食了,可很多时候,又会因为种种原因,或者掩耳盗铃,或者干脆视而不见。但是体检报告时无情的,它只会基于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反馈,这种反馈往往最能激起你内心的震撼与共鸣。
甘主任与陈主任的课后指点就是我的课堂的最真实的体检报告。
报告指出的问题有:
1、思路不清晰。教学过程的外在表现是上课的流程,而这是需要教师内在的一个思路的。我的课往往在这个方面表现的有点混乱,整个过程给人感觉有些想到哪讲到哪。针对这一点,二位医生的建议是:多多的研读教材,以及网上的一些好的教案,多揣摩别人的做法。
2、语言不儿童。这一直是我蛮纠结的一个问题,任教低年级以后,特别是当班主任以后,我越来越发现自己和孩子的交流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时候,讲完一段话以后,我会反问自己,我这样说,他们能听明白么?不仅是课堂上,也包括课后。这种症状,他们的建议是:一是多和孩子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他们的语言风格,二是留心其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看看他们是如何沟通的。
3、兴趣不调动。这或与上一症状有联系,缺乏对儿童的细致的观察,致使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从而导致整个课堂比较沉闷,这一点在练习部分的讲解表现的极为明显。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将习题蕴含于其中。比如:抢答,比一比,找朋友,夺红旗等多种游戏,将数学知识寓于其中。
4、手段不多样。作为青年教师,有义务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这一点,我这个学期做的是相当的缺乏,会有些怕麻烦,但用陈主任的话讲,为了高效的课堂,为了学生,那些麻烦又算得了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