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王晓静>> >> 正文

《乘加、乘减》教案

发表日期:2010/9/13 21:43:11 作者:无 有702位读者读过

《乘加、乘减》教案

教材分析

    从5的乘法口诀起,每次教学的口诀数较多,有些口诀比较难记。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后面的口诀,教材在这里安排了乘加乘减的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1-4的乘法口诀以及加减法的连加连减,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算时,需要他们注意的就是运算的顺序,以及看图读懂题意。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景中感受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算是都要先算乘法,会计算乘加乘减算式。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   复习1-4的乘法口诀

   集体背诵1-4的乘法口诀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家养过金鱼吗?我们生物小组的同学养了许多漂亮的金鱼,咱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出示例题挂图)

三、   主动参与,探索算法

   1.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想到什么?

   2.    独立思考:求一共样多少条金鱼,怎样列算式?自己列算式。

   3.    学生列算式,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列式方法。

   4.    交流并展示各种算式

     1)4+4+4+2

       提问:你能说出算式中每个加数表示图中的哪些金鱼吗?大家一起算出得数。

     2)3*4+2

       提问:算式中的3*4表示什么意思?再加上2又表示什么意思?

       这个算式中有乘法有加法,我们称为乘加算式(板书:乘加)。那么在乘加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呢?(结合图意引导学生理解:先算前面3个缸的金鱼数,每个缸4条,即3个4,在加上最后一个缸的2条金鱼,进而认识到应该先算乘法)

      3)4*4-2

         这个算式如果有学生列出,可以给予肯定,并要求学生结合图意说出清楚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大多数学生理解乘减算式的含义和计算的方法;如果没有学生列出,则需要教师的引导:生物组4个缸里本来都有4条鱼,送了2条给幼儿园的小朋友,才成了图上这个样子,你能算出生物组原来有几条金鱼,现在还剩多少条金鱼吗?

    这个算式有乘有减,我们称为乘减算式(板书:乘减),那么在乘减算式中,又该先算谁后算谁呢?是不是和乘加一样,先算乘法呢?(可以同样结合图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5.指导完成“试一试”

     先让学生各自计算,再指名说说算法

    6.提问:通过上面的两道算式,你觉得一个算式里有乘法有加法,或者有乘法有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师生总结后板书:先算乘法,再算加减)

    四、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出题意以及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含义,计算的顺序。

  2.“想想做做”第2题

小组竞赛: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一组做的全队的人多,哪一组就获胜,并给该组贴上小星星。

  本题还可以选择几题让学生说出计算的顺序,从而进一步巩固对乘加、乘减计算方法的认识。

   3.“想想做做”第三题

比一比  这两张图,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再列式计算。

  五、   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教后反思

   1、思路不够清晰。总体上讲应该是出示挂图     提出问题      学生讨论      展示算式     研究算法                 巩固练习     总结提升这7大步,具体操作过程中弱化了学生讨论,研究算法这2大重要环节,以教师的讲解来替换,学生的主题性体现的很不明显,成了教师的一言堂。

   2、未能体现现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具体表现为学生的讨论缺乏和教师的引导不足,从而导致未能给更多的学生思考与表达的机会。

   3、教师的语言不够儿童化。整个课上教师所使用的绝大部分词汇都比较成人化,未能考虑到学生语言表达与接受的实际情况。

   4、未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这一点在练习部分的讲解表现的极为明显。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将习题蕴含于其中。比如:“想想做做”第2 题,可以将学生的板演换成抢答游戏,教师将算式制成卡片,请学生自己计算,最先算出的同学来说说自己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5、将内容挖的过深。比如学生会算3*4+2这样的算式已足矣,至于2+3*4这样的算式可以不必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