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杨铭>> >> 正文

关注细节

发表日期:2012/4/28 14:55:24 作者:无 有656位读者读过

在听课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课堂上,我们体现出了课标的新理念,给学生留出了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操作、实践,让学生感受、体验,大环节设计方面没有问题,但就是就是感觉在学生身上看不到好的效果,为什么会这样?一次听课时,忽然意识到是不是我们在施教中没有关注细节。

细节一词原本源于服装行业,指做工精巧细致,尤其是品牌服装,做工十分考究,穿在身上感觉十分舒适,缘于对制作过程中每个细节的高标准要求。教学水平的好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体现在对教学细节关注的程度和调控水平上。细节是能产生效益的。

优秀的课堂品质,需要我们关注我们关注细节。教学细节是外显的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它形成和产生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可以是预设点,也可以是生成点。它可能是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也可能是一个小的教学步骤,也可能是师生间的对话互动……

细节体现在构成教学的各个要素中,我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关注细节,例如:

1.学具的选择。《比的意义》通过模拟“调制蜂蜜(1杯蜂蜜、9杯水)”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比的意义,执教者准备了大小不一的杯子,拿起一个大杯到蜂蜜,然后教师什么话也不说,让学生倒水,学生也拿着大杯倒水,这时,教师问:为什么选择大杯,而不用小杯?这属于课前预设的细节。

2.追问的时机。《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同数连加改为乘法的例题教学后,一个平行性练习:6+6改写成乘法,一生不知用6乘几,另一生起来说是乘2,从这一现场看说明有的学生还不清楚改写的方法,这时,教师抓住这一时机及时追问:哪来的“2”呀?通过追问、答疑进一步明确、强化改写方法。这属于生成的细节。

强调细节,关注细节,不等于说我们在设计环节时放弃高瞻远瞩看教学内容,着眼学生发展确定教学策略的理念,不能顾此失彼,而是要将两者自然融合,通过细节的实施将我们的理念转化为具体有效的教学行为,并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我们教学的效益。因此,教学设计要大气,细节处理要细腻。一些成功的课,在设计上很大气,才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细节处理上,又是那么细腻,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学得深刻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