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个性化教学(二)
发表日期:2013/11/16 0:00:00 作者:王晓静 有625位读者读过
但把课堂变成市场是否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当然不是,情况更糟,连“中间”层也牺牲了。因为个性化教学不是“放羊”。这又绕回了开头所说的:怎么把铃铛挂在猫脖子上而又不会把被猫吃掉。也就是不因泼掉脏水,连学生也泼掉。
一、个性化教学简述
顾名思义,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进行指导,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形成有独特性、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我们的教学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进行施教,亦即学生需要什么我们便需授予什么,学生完全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正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过程,指出学生不是变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传统的教育有这么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事实上师生之间的差别仅是水多水少的问题,而且学生的那一杯水必须在教师桶里取。所以老师只需把把自己的桶做大、装多多的水,并能把学生的杯灌满,便是一个优秀的老师。问题是如果学生的杯子不想装老师桶里的水,而是想装江里的水、海里的水怎么办?因为对学生个人来说装江里的水、海里的水对他更重要,而且老师桶里的水也并不一定是他需要的,就像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并不一定是我们需要的一样。商店遇到这样的顾客肯定是:你到别的商店看看。而我们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是否也能这样:去别的学校学习吧?显然这样的回答是差强人意的,随之而来的就是我们更进一步的对学生个性化教育教学的思考!
二、信息技术与个性化教学的整合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更要体现出个性化教学的魅力,九十年代的学生大多数已经接触过电脑,他们对于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是熟悉而又陌生的,熟悉的是上网聊天、打游戏以及电脑中一些简单的操作,陌生的是对电脑整个知识体系的了解以及对一些新应用技术的掌握。由于学生在性格上、动手能力上、创新意识上的差异以及家庭环境的不同影响都造成了一个班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那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当根据事先的调查结果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手段,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化特征指导他们的学习,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形成有独特性、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必需做到:
(一)、注重教师个性化风格的形成。教师承担着教育最艰巨的任务,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而教学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使得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而且还要融入到教学的角色中去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民主课堂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教师要走下讲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要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解答结果。对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力表扬,对不完善的要加以补充,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要给以呵护。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在课堂上大声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教师提出不同的想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表现,学生的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