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王晓静>> >> 正文

信息技术与个性化教学(三)

发表日期:2013/11/20 0:00:00 作者:王晓静 有628位读者读过

的个性才能得以表现,学生的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出来。

(三)、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即“ 合分结合”的教学模式。既有针对不同层次小组的教学,也有对全班同学或两个小组合起来的教学。一般来说,新授课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可放慢速度,多采用“合”的形式,以保证全体学生掌握;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及能力的培养训练则可采用“分”的形式;在复习课中,适宜采用“合”的形式,讲评分析课采用“分”的形式。这样,既让学生体验到通过“自学”能总结出公式的喜悦,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调动了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四)、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作为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智力强项,努力为具有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发展、开发潜能的机会,使他们的智力强项发挥最大,铸造仅仅属于他个人的模型。

 1、给学生充分选择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增加选择性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以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新知应用中,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与生活实例紧密联系起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只要我们能深入的挖掘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因素,精心设计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自由的学习,就一定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达到能跑的跑起来,能飞的飞起来的目的。

2、给学生交流的机会。不同的个体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有着自己固有的特点,这种个性化的方法和策略正是展开教学活动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提供机会,组织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通过交流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享受成功,更能引起学生对问题不同侧面的再认识和再思考。从而自觉地对自我认知系统进行整理、修正与补充,达到思维的深入和发展。教师也可以在交流中发现和了解学生的智力强项,为更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学提供参考。

(五)、把握个性表现的时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由于学生对新内容的理解层次不同,常常会提出许多具有个性光彩的问题。教师若能及时抓住契机“穿针引线”,有效地组织学生讨论,使他们在思维的相互诱导和撞击中,闪现源于教材、立足生活又高于新知和生活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