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王晓静>> >> 正文

《平年、闰年》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4/3/20 0:00:00 作者:王晓静 有933位读者读过

    平年和闰年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他们在过去的十来年的生活中,虽然时常用到,但是知识不系统,不全面,而本课的知识全而且杂,所以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是困难的。

    既尊重教材,又不完全依赖于教材。教材19页出示了20042月的月历表和2005年的月历表,希望在对比中发现2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从而揭示闰年与平年的概念。我在上课时觉得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这些内容,首先该和孩子们说清为什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故事),然后,请孩子们想一想:像这样来规定2月的天数,其他月份的天数不变,全年的天数会怎样?揭示平年1年有365天,闰年1年有366天。再来阅读19页下面的年历表更加的水到渠成一些。

    既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受制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20页出示了这样一段话“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学生通过上面的观察、比较、分析与总结,在印象中就是认定了“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很少能关注到“一般”二字,学生不质疑,并不等于无疑,教师可以适时地站出来质疑。学生和教师之间就此话题再次进行对话,举出反例,帮助学生理解。尤其不可忽视的是“公历年份”和“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很多学生其实并不理解,举例,尤其是学生举例对理解大有帮助。

    纵观整节课,教与学的设计应该环环相扣,从2月天数说起,到学生观察发现通常每4年一闰,再到总结判断的技巧与方法,教师切勿以大人的理解去看待孩子,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们的认识,尤其是对一些规定的理解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