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王晓静>> >> 正文

《千米和吨》教后小计

发表日期:2014/4/14 0:00:00 作者:王晓静 有609位读者读过

    《千米和吨》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千米和吨所用的材料来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内容贴近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但这一部分内容,学生掌握的并不是很理想。主要出现以下一些问题:一、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时,很容易出错;二、单位转化时容易出错,两个相邻之间的单位转化问题不大,但出现不是相邻的单位转化时错误率还是比较高。

    分析原因:1、在学生们的脑中对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没形成一个完整的、具体的概念。虽然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对他们来说是抽象的,1千米到底有多远?1吨到底有多重?他们完全体会不到。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谈一下上体育课跑步时的感受,大家都说跑了23圈后觉得非常累。接着告诉学生跑道跑5圈就是1千米。后来发现,他们好像理解了1千米是比较长,但他们只是知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我觉得还是应该找时间带他们去跑道上走5圈,让他们再次体会1千米有多长加深其印象。认识1吨时,课上我让学生计算全班48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但学生对于吨的认识还只是表象,具体不知道有多重。其实,我认为课前应该组织学生到食堂里去拎一些袋装米,具体感受一下加深印象。我们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2、学生对单位的大小还没有熟练掌握,相比之下,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不够熟悉,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也不熟练。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应当适当加强训练,熟练掌握各单位之间的进率。

    千米和吨是教学的难点,要建立千米和吨的概念,不是几节课就可以建立起来的,这要他们多留意、观察生活,在生活的一点点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