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
发表日期:2012/6/25 8:39:35 作者:无 有695位读者读过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
所谓“生活体验”,是指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式从书本到知识转变为生活到知识,使学习的空间,层次和互动得到提升,满足和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从学校向家庭,社会延伸,具有开发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从体验中探索生活乐趣。“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生活体验的研究”就是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情境中,真正使音乐回归于生活,使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自主的探究,加深学生体验的强度,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逐步获得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和素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在音乐教学中我采用下列做法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
(一)感受生活中的音乐
音乐是一门感性艺术,它源与自然,劳动和生活。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节奏、旋律等许多音乐素材。让学生自觉主动、原汁原味地去感受它们,对训练学生的音高、节奏和培养学生的情感等作用巨大。
只要细心和留神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各种活动都是有规律和节奏音乐,比如走路,跑步,劳动,小动物的叫声等,我们将这些搜集起来进行总结和归纳,都可以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各种节奏来包容和概括,而这些都可以成为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有利课堂素材。我们要灵活而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来服务于教学,帮助于学生。为此,课前教师可选择地录制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节奏、旋律等让学生感受:如母鸡下蛋的叫声咯嗒咯嗒咯咯嗒咯嗒;小狗的叫声汪汪汪汪;按门铃的音乐31 31 | 31 3 1|……等。继而让学生说说自己听到的感受和所反映事物的特点。如母鸡下蛋叫“嗒”是提高八度并拉长,表现它很骄傲,想让全鸡族都知道;狗叫声节奏急促,体现它见到生人紧张、示威的心理;门铃的音乐仿佛告诉再说“开门…….开门……”…….
(二)模仿和表现生活中的音乐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表现,可塑性和模仿力都很强。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这些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模仿所听到的旋律、节奏、音色、力度,这是对学生音乐素质、技能的一大训练和考验。《百鸟朝凤》就是音乐大师用高超的艺术手段所模拟、再现出来的百鸟和鸣的情景。因此,在培养学生音乐感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在生活中探寻音乐,并进行模仿与感知。这种模仿,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模仿中感知音乐的节奏、音色和力度。模仿可利用人声和器乐进行。如用自己的声音学学吆喝声、婴儿的哭声、动物的叫声等,用拍手和打击乐器模仿一些节奏,用相近的音模仿洒水车救护车的叫声,看谁模仿的象、动情等竞赛活动,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面,这些活动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表演和创造潜能,而且能让学生从中很好地感知音乐形象,享受到美的愉悦。
如:模仿老牛低沉的音色:哞哞;青蛙清脆的叫声:呱呱呱呱……
模仿拍皮球的节奏:哒哒哒哒;知了叫的节奏:知.了知.了知.了……
模仿小猫叫的力度:喵;火车出站的鸣声:呜……咔嚓咔嚓……等。
通过模仿感知,学生对这些声音的节奏、音色、力度体会更加深刻,在模仿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延伸与拓展模仿感知的范围。如:在生活中你还体验到过那些节奏型?还知道那些音色是怎样的?还体会到过那些力度变化?通过模仿的体验,使学生对音乐感产生更浓的兴趣,使一些抽象的训练、变成了生动有趣的游戏教学。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且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音乐素质。
表现是音乐情感的升华,是艺术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它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活力。表现音乐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用舞蹈、动作来表现音乐,也可以用线条、色彩来表现音乐。
如小朋友看到奶奶哄小宝宝入睡时候,是一边哼着催眠曲,一边轻轻拍打着宝宝,于是他们在表现这个过程时,就做得非常柔和、优美、轻声、缓慢;在表演小朋友走路时就蹦蹦跳跳;学解放军走路时就挺着胸走;学鸭子走路时就左右摇摆着……他们还认为大象是笨重的、狗熊是顽皮的、乌龟是慢吞吞的……于是就他们按照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动作去表现,这样,不仅帮助学生进行多种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也有利于学生再造性想象能力的培养。总之,教师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三)创造生活中的音乐
音乐源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音乐的存在。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音乐创造不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潜能,对于培养具有创新人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生活中的音乐素材进行创造即创作活动融入课堂,即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又充分体现了教学新理念,对提高和发挥学生的音乐素质有着特殊的功效。
歌词也来源于生活并提炼于生活。在演唱完教材中规定的歌词后不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尝试创编。当然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学生情况是多种多样的,其能力也参差不齐,学习潜力也是有不同层次的。因此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做灵活机动的安排,尽可能发挥创造性,不能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各个教学领域,要启发学生有创造性地进行创编,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
如《对鲜花》这首歌有四段歌词,在学前我们先拍手对歌游戏,我和同学一起先学唱了四段歌词。孩子们劲头高涨,我顺势趁热打铁,让他们从“你说一个五,我对一个五……又编到“你说一个八,我对一个八……”从孩子们熟悉的花名入手,同学们在我示范启发下,自己压韵找字词填进去后,答案多种多样。孩子们兴奋极了,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总之,音乐课应该达到的是老师放松,学生投入,听者愉悦的境界。这需要老师有效的课堂设计,正确的课堂引导,灵活的课堂机智,幽默的课堂语言,充分的课堂掌控能力。而这些都必须在常规教学中去获取并不断积累,让音乐教学贴近生活,走进生活,使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音乐的存在。我们需要充满生机的教与学,音乐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又要还原于生活,我们还要坚持不懈不断努力,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