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小班音乐课教学模式初探
发表日期:2011/5/31 8:10:50 作者:无 有695位读者读过
低年级小班音乐课教学模式初探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音乐课都采用了小班化教学的形式。音乐课实施小班化教学是在低年级唱游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唱游教材分听听、唱唱、玩玩三个主要部分,我们把唱游教材的内容分成四种课型(器乐、律动、欣赏、歌表演),并进
行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开展低年级小班音乐教学模式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音乐学科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加强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为前提的审美基础教育”、“提倡以听觉为先导、动觉为切入口的音乐基本训练”、“以即兴创作为抓手,以想象、联想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开展低年级小班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旨在加强学生的音乐实践机会,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及丰富的音乐情感。
二、积极探索低年级小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在小班教育环境下,基于对课型的分类——器乐课、律动课、欣赏课与歌表演课,开展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启发诱导模式:
所谓启发诱导是把学生广泛而杂乱的兴趣爱好很快集中到一点上,从而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巧妙地设计启发式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歌表演课型是研究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运用丰富的表演动作来表达歌曲的内容,增进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力,激发学生表演的欲望。
(二)师生互动模式:
所谓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如吹奏、律动、欣赏、表演等,和学生一起讨论,尊重学生的想法,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正确回答给予鼓励肯定,错误或不完整的回答不予批评,而是提出修改建议,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探索性原则,教师将学生现有的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要学习的新知识精心组织在一些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环节处,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己去尝试解开这些疑团,亲自获取成功的喜悦。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掌握学生好胜心强,不甘落后的心理特点以小组为单位,以“音乐组长”为组织核心开展讨论,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选出最佳方案进行展示。如:律动教学是研究采用律动的动作来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等,学生通过自编及教师的指导,能用优美的的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要素、意境等。
(三)引导创作模式:
所谓引导创作模式是用比较法、发现法、选择法等来引导学生运用一些简单的音乐创作手法来进行音乐创作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谈他们的创作思路,同时可充分引导学生的创作思维,教师及时地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将学生的创作火花发展成他们的创作作品。如器乐教学课型主要研究通过小乐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运用小乐器进行音乐小品创作,丰富课堂的教学手段,使乐器成为音乐课上学生的学具。
(四)创设情景模式:
所谓创设情景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教室中的椅子、桌子、凳子及小乐器、头饰等多种教学资源,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景之中,使学生从身边感受音乐,寻找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循循善诱,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音乐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不断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各种方案进行比较,集中到最佳方案上来,或者是把几种方案综合成一种最佳方案。如欣赏教学课型是研究从听觉入手,培养学生整体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表现力。
以上的四种课型(器乐、律动、欣赏、歌表演)所对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尽管各自都有其主要的特色,但在原则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实行 “小班化教学”。因其小班环境,教师能更充分地利用活动空间,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特长,使每个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充分施展活动能力,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与发展。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启发与引导,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间的亲和力,建立起主体与客体相结合、发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平等和谐的新型教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