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音乐的耳朵
发表日期:2012/2/28 12:08:01 作者:无 有665位读者读过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础上。新课标也让我们明白,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培养的不是专业的音乐人才,而是更多的合格的听众。因此,如何让学生具有“音乐的耳朵”成为我们培养的目标,教会学生倾听音乐成为我们音乐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
几年来,我们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然而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当我们看到我们的学生歌唱时“五音不全”,集体舞时舞蹈动作不合拍、不协调,甚至早操入场随《运动员进行曲》踏步时拍点都难以踏准……这种种现象都源于学生不具备“音乐的耳朵”造成的,作为音乐教师,我感到我们培养“音乐的耳朵”刻不容缓,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所进行的探索。
一、 让学生保持“听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如果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感觉听音乐是一件愉快的事情,那他便会主动参与到倾听音乐的活动中来。只要学生保持着学习的兴趣,保持着良好的学习心态,对学习充满着热情,我们还需要担心他在倾听音乐时会心不在焉吗?还需要担心他不会听音乐吗?我们的音乐教材编排中也本着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用了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如:低年级欣赏中,选入了一些童话故事题材的作品,象《龟兔赛跑》《狮王进行曲》等。学生在接触这些作品时,是在他们已有的所熟悉的知识积累中,借助音乐的形式来听故事,感受故事的情节。教师要加强聆听前后的指导,帮助并吸引学生理解音乐,抓住学生的兴趣的同时,要把他们的兴趣有方向的引领,从学生对童话的兴趣这一点引向听辨乐器音色特点表现音乐形象另一兴趣,达到巧妙扩展“听音乐”兴趣的目的上来。
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音乐”习惯
善听。我们且不谈学生听音乐的质量的高低,我们首先要鼓励学生来“听音乐”,养成听音乐的习惯。在学生听音乐时,教师不要剥夺学生选择音乐的权利,给他们提供大量的、不同题材的、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为学生成立一个听曲库。但是这些音乐作品不宜过长,让他们自己选择,他们选动画片音乐也好、戏曲也好、交响曲也罢,定时定量地倾听,并能在听后简要说出个所以然,说说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等等。总之,听音乐要像生活中每天吃饭睡觉一样形成一种自然习惯,让他们去听,要善于听。
多听。多听音乐就能培养和提高耳朵的音乐感。音乐作品听得多了,听得熟了,也就有了比较,有了听觉鉴别和欣赏的能力。我国著名音乐家朱践耳先生主张应具有四副耳朵:听古典音乐的、听现代音乐的;听民间民族音乐的;听流行音乐的。我们对学生进行培养侧重于前三方面多一点,通过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和不同风格的音乐来养成学生听音乐的习惯,提高对音乐作品的比较与鉴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