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李悦>> >> 正文

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4/9/18 8:16:20 作者:李悦 有648位读者读过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所预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点: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做到会读、会写、会用;2. 整体感知课文,给课文分段;3.学习文章第一段,感受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

我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几大块:

一、本课有不少难以理解的新词。

只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的字面意思理解之后,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课文内容,也才能以课文内容为背景真正理解这些词的意思。学生在精读课文之前,需要初步理解的词语有: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察访、残垣断壁、行囊、呃逆、涎滑、无涎等。学生既锻炼了理解词语的能力,又为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文中的四处内容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李时珍师徒为编写《本草纲目》吃尽了千辛万苦: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2、古寺的破败景象;3、月下谈话的内容;4、李时珍亲自尝草药。我主要教学的是第一部分课文,主要涉及到前两点。在学习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在体会寺庙的破败时学生抓住破败、残垣断壁、到处是灰尘等词语体会出这是一座破败、荒凉、危险、从来没有人住的古寺;在总结李时珍师徒俩住得苦、吃得苦时,学生抓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两个词,并给学生看了一段小视频,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深入体会:是啊,他们饿了就随便啃点身上的干粮,渴了就饮点泉水,只能维持生活的最低需求;白天天一亮就去考察,直到晚上才随便找个地方住下来,有的还不如这样破败的寺庙,这就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两个词语就是对李时珍师徒俩生活最好的写照。

三、设置多种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感悟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笔调简约、朴实,所以要想深入体会人物的品格,需要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想象体会人物的品格。如在体会李时珍不辞劳苦、以苦为乐的精神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李时珍在采药过程中还吃了哪些苦呢?学生充满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如夏日炎炎下、李时珍又犯病时、在悬崖峭壁上李时珍依然坚持察访采集药材。而他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万民得福,顿时一个吃尽千辛万苦却毫不退缩的高大的李时珍形象印在了脑海里。

整节课的教学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和整体感知,但结合所听的其他4节课来看,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说: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较少,教师的引导过多;教学中的主线不是太清晰,虽然有讲到李时珍的不怕辛苦,随遇而安但,没有把“苦”字拎出来讲;有些环节设计的不是太合适,如用词语说话,显得生硬和超之过急;学生朗读得时间也有所欠缺……总之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会不断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