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郑承鑫>> >> 正文

饕餮盛宴,余音绕梁

发表日期:2014/10/24 23:25:12 作者:郑承鑫 有699位读者读过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第19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这是一场小学数学教育界的饕餮盛宴,名师荟萃,启迪思维,涤荡心灵。憾时间仓促,没来得及细细品味,亦憾个人能力有限,没能捕捉更多精彩。现谈谈我今日浅薄的收获。

一.从哲学角度审视数学教学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郑毓信的《数学概念与思维的教学》报告一扫高大上的理论知识,用了13个生动地教学案例串联起他的观察与思考,问题与建议。他指出在概念教学中,动脑比动手更重要;在思维教学中,要注重数学思维在各类课堂中的渗透。面对课改中的误区,他总结道:基础知识不求全,求联,基本技能不求全,求变,基本思想不求全,求用。最后,他结合实例,小结现今苏教版“找规律”教学的若干误区:“规律“的泛化,不适当的”模式化”,“假探究”。

二.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

温文儒雅的贲友林老师为我们呈现的是四年级上册的新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整个过程都是围绕例2展开的,没有其他练习。贲友林老师一直提倡“以学为中心”,他亦是如此践行着的。在课堂上,充斥着孩子们精彩的思辨,各个观点互相碰撞,课堂由学生掌控,投影是学生在展示。若不是老师偶尔插上几句,竟让人忽略这课堂上还有老师的存在。课后,贲友林老师做了报告------寻找“另一种可能”。他通过展示了他的上一届学生做的小研究,指出要“让学生更有准备地学”“让学生在深层互动中学”“让学生在研究性练习中学”。

三.简单-----复杂-----简单

数学王子张齐华是我最崇拜的名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悦耳的广播音,他巨大的人格魅力使他的课堂朝气蓬勃,令人沉醉往返。他执教的《百分数的意义》,开头4分钟,学生已会读会写知道百分数的意义,张老师开玩笑地说可以下课了,学生一脸愕然,“如果你们非得挽留我,有什么理由呢?”由此学生自发地想深刻理解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引出百分数意义的探讨。课后,张老师作了报告《数学教学,其实可以很简单》。数学教学原来边界很清晰,创设情境----学生尝试----师生互动点评----拓展练习,而现在他正在尝试仅用一个问题就统领课堂,比如此课“分数与百分数的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夜已深,余音绕梁,大师们的思想还需内化,指导明日自己的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