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的莎美卡
发表日期:2014/10/31 23:07:21 作者:郑承鑫 有707位读者读过
这部电影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学生就是莎美卡。
她出生于一个贫穷的黑人单亲家庭。母亲独自抚养四个孩子,同时有两份工作,还有一个在假释期间的兄弟。母亲一个人工作赚钱,压力大,脾气急躁。作为家里的长女,12岁的莎美卡早早承担起家庭压力,帮忙照顾她的弟弟妹妹,没有安静的学习环境。莎美卡清楚自己的家境,潜意识里急切渴望长大。当克拉克老师第一次家访时,她以成人的口吻说“我12岁,我有3个孩子。”这既是对自己出境的无奈与嘲解,也是一种保护与掩饰。
家庭的不幸让她反感弱小,她渴望强势与支配。学校成了她展现自我的舞台。当克拉克老师宣扬他的“We are family”主张时,莎美卡不屑地说“我们不是幼儿园的”,就是她内心深处对“幼小”这种状态的厌恶,因为幼小就无法承担家庭的压力。我们也能看出,她已然是班级里的领袖,班级的混乱,对抗老师等行为都是她带的头,其他学生在跟她的风。她从反叛中赢得尊重,享受荣耀。
就是这样一个世人眼中的问题女孩,甚至在自己母亲眼中都毫无希望的女孩,在克拉克眼里,却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有创造力,聪明”,“比其他任何学生都有潜力”。经过努力,事证明如此。
莎美卡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克拉克老师,一位有热血的老师。给了她一次破茧成蝶的机会。克拉克先生有一句话:“对我来说,教书就是制造惊喜,就是制造令孩子难忘的经历。”是的,克拉克老师给莎美卡的人生制造了惊喜。我想,首先要尊重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相信孩子可以做的更好,让孩子相信他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才能创造孩子蜕变的奇迹,才能欣赏到他们生命破茧成蝶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