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收获
发表日期:2014/11/11 20:56:13 作者:郑承鑫 有671位读者读过
今天,去南京同仁小学参加了“新修订教材”课例研讨会(四),活动主题是基于“儿童立场”的新修订教材教学研讨。主办方安排了两节课,一节是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另一节是五年级《小数乘小数》。以及基于这两节课的讨论《基于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与思考》,《计算教学的变化与思考》。已是耄耋之年的詹明道老师也出席了活动,最后发出了“不虚此行”的感慨,我也在此记录一下此行的收获。
首先,第一堂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这是新修订教材新增内容,重点在“策略”而不是“解决问题”。原来是从四年级才开始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现在下移到了三年级。画图、替换、假设、列举等策略会让人不自觉地联想到“奥数”,而“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是贯穿整个数学学习的,本节课中就穿插着画图、列表策略的使用。这两种策略有些绕人,“从条件想起”也是要看问题的,看了问题似乎又有“从问题想起”的嫌疑。“从条件想起”对应的是综合法,“从问题想起”对应的是分析法。虽然大部分学生事先能自己做出来,本课的意义就在于使学生由无意识的使用上升为自觉地有意识地使用策略。
再说说第二堂课,这是执教者马丽丽老师试教过五遍的课。很少看到有人拿计算课上公开课的。而此课正符合主办方的初衷,不同于赛课的性质,而是以研究的性质。马老师原稿的PPT多达11页,而第六稿仅5张。抛弃了精致浮夸的课件设计,以块状的教学流程取代线状的序列化的教学流程,整堂课不是跟着PPT走,真正做到了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玄武区的“三学课堂”理念为理解学力——支持学力——提升学力。整个备课组在理解学力上就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几易其稿。这节课虽然听起来没有噱头,没有满足听课教师的需要,但却是实在的,没有执教者的表现自我。这节课大部分时间都在解决例题,练习几乎没有,由此没有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主持人就此提议这种课型可以第一课时这样上,第二课时反复练,把整个单元集中优化,而不是每一课时面面俱到。这倒是对现实的一种反叛与创新。
这两个课例都是新修订教材新增的,还有一些地方是修改的,甚至只是改了两个字,看来教者要理解教编组的思想还得多研究研究啊。正如主持人所说“每天进步一点点,向前一步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