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转载)
发表日期:2012/6/18 15:04:08 作者:无 有623位读者读过
如何让孩子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一位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来一个菠萝,好奇的孩子被这个从来没见过的东西吸引住了,面对好奇的孩子,这位母亲可能会有两种方式来进行对待。
一种方式是——母亲告诉孩子:
“这是菠萝,是可以吃的,他的外面是很硬,很尖的刺,你不要去摸她哦!他很重,你提不动他,但是它是圆的,你可以滚动他。你问一问,他是不是很香啊?现在我们把它拿到厨房去切开它,切好后用盐水泡一泡,它吃起来又香又甜。”
另一种方式是——母亲告诉孩子:
“这是菠萝,”然后就直接把菠萝当着孩子的面放在地板上,自己先去忙乎把买回来ide其他东西处理好。
而好奇的孩子,一定会对这个菠萝“采取行动”,比如他可能伸手摸了一下菠萝,被上面的刺扎到,他可能赶紧把手缩了回来,并亲对着妈妈喊:“妈妈,这个菠萝很扎手,我被它刺了一下。”
妈妈回应说:“是的,孩子,菠萝会扎手,但不要紧的”
于是孩子又尝试抓起菠萝的叶子,把他拎了起来,可是菠萝很重,孩子很快就把它放下了。
“ 妈妈,这个菠萝很重,我拎不动它。”
“是的,菠萝很重。”
孩子可能又尝试着滚动菠萝,结果真的把他滚动了,他高兴极了:“妈妈,我把菠萝滚动了。”
妈妈也很高兴,“你真能干”!
“妈妈,我闻到了一股香香的气味,菠萝是不是可以吃的?”
“对,孩子,菠萝是一种水果,是可以吃的。”
“怎么吃呀?”
“把皮削掉,切成一片一片,用盐水泡一泡,就可以吃了。”
“让我试一试……真好吃的!”
各位家长,这两种方式,你主张哪一种。
你常用的是哪一种?
他们有什么区别,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吗?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第一种方式,孩子很快就学会了,菠萝是多刺的是很重的,是可以滚动的,是很香的,是要泡了盐水才可以吃的。
但这是妈妈直接告诉他的,并不是孩子自己亲身发现并实践的。
如果将来妈妈又带回来一件新奇的东西,孩子也可能会像上次那样,等着妈妈告诉他关于这个东西的知识。
在以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物,在主动性上,孩子可能比较被动,而且缺乏独立操作的自立能力。
第二种方式,孩子最终也明白了,菠萝是多刺的,会扎手,菠萝是很重的!菠萝可以滚动,因为它是圆的:他闻起来很想,切开来是金黄色的,沾上盐水再吃,又香又甜。
这一切,都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尝试发现的,孩子不仅懂得了菠萝的特性,他还学到了认识菠萝的方法,你可以去摸它,可以拎他,滚动他,闻它,切开它,尝它。
两种方法的结果很不一样:
第一种方式,孩子很快学到了知识,可是他是被动接受的;
第二种方式,孩子也学到了知识,虽然速度比较慢,但是,孩子又用时学到认识事物的方法,还学到了要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认识方法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他体会到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乐趣和成功感,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大部分家长,可能都在不自觉中采用了第一种方式对待孩子,这其实就剥夺了孩子自己主动学习的许多机会,如果长期以往,对孩子的将来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所以,我们给家长下面这些建议,帮助您的孩子建立主动学习的习惯:
不要按照你的意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满,要多留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
如果他还小,自己不知道可以安排什么活动,家长可以给他多提几个建议,但是要他自己做选择;
多鼓励孩子主动探索,不要太多不必要的“不准”!
在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干扰他,尽可能不要催促他,更不要跟在身边不断提醒他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
在孩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他,可以多给他提些建议: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孩子,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发现;
不要代替孩子做检查作业,收拾书包的工作,也不要养成整天看着孩子做功课的习惯,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