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一方净土 用爱谱写师德
发表日期:2014/12/9 18:14:55 作者:郑承鑫 有641位读者读过
身为教授的当代作家贾平凹有一幅对联时时鞭策着我:百无聊赖何为教,一事无成怎做授。21世纪,新时代教师的寄托是什么?精神支柱何在?在我看来,两字回答足矣,那便是看似轻实则重的江宁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们为我们诠释的“师德”。
如果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那么师德是教育的光辉;如果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人梯,给求学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桃李之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搭送着求知者驶向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
面对折翼的天使,被上帝咬过的苹果——特殊儿童,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江宁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们怀着对特殊教育无比热爱的情怀,在特教的岗位上挥洒着青春和汗水,温暖着残障儿童纯洁的心灵。她们不辞劳苦,四处奔波,执著的追求。给学校跑外联,跑设备,跑助残补贴,跑特教津贴。难了,她们没有退缩;累了,她们没有休息;病了,她们还在坚持……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来讴歌她们职业;也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来思考她们的价值;更不是歌手,没有动听的歌喉来颂咏她们的岗位。
面对绝大多数的普通孩子,我们已经感到为人师的艰辛和压力,更何况是特殊孩子。面对特殊孩子,更能考验一名教师的师德。
我为什么成为一名教师,我要做一名什么样的教师?这是师德的实质。在物欲横飞金钱至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金钱趋之若骛。人们总以一种功利目的看问题、做事情。而教师这一字眼使它自然呈出几许平淡,原本就与世风格格不入。有人这样形容教师的生活:吃的清淡,穿的素淡,出去办事遭人冷淡,就像蜡烛,一生半明半暗。这种平淡与膨胀私欲的碰撞使污浊之风吹进了这方净土,凡事讲究利益,对付出片面地衡量回报,当学生不满其意时,浮躁草率地敷衍应付,甚至粗暴极端地蛮横处理。这怎与“教师”这神圣字眼相符合,怎能让“师德”这沉沉的词语所承受得了啊!
一灯如豆,四壁青辉。在物欲横飞的年代,我甘愿守住一方净土,安于三尺讲台,用爱写好“师德”。也愿江宁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们,收获更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