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顾云云>> >> 正文

[原创]《看见》读后感

发表日期:2013/11/5 0:00:00 作者:顾云云 有471位读者读过

             《看见》读后感

在此之前,我并不了解柴静,也没有看过她的节目,就算是阅读了此书,对她的了解应该也不足够。所以我见,只能是很皮毛,很外观的

幸与不幸

柴静的幸或许在于她10年的沉淀,获取了很多好的故事。人生温厚增长,酸甜苦辣都是光荣岁月。10年,期间不短,这本书中的故事也只是片段,她尽量站在客观的视角,不带感情呈现真相,生怕真想会流于眼泪之间。记者是不易的,要有独特的视角,还要宽容,对横眉冷对的她来说是不易的。所以她也在不断地认识着自己的缺点,接受着各种纠正与反纠正,从文中也能看出,刚做记者的时候,她明显横冲直闯,就差头破血流,委屈也是大大的有,后来就游刃有余了,内心的强大带来柔,平淡朴实了许多。

看见

书中很多章节都是叙述我从没接触过的内容,各中深度有些还难以理解,这些案例都很不一般,对于没见过什么大风大浪的我来说,有些像是定时炸弹,叹息之余更是一种畅快,的确又长见识啦!然而柴静也说,知道和感觉到是两回事,所以没有经历过,就是一种遗憾!

很多悲剧都是来自家庭的原因,次而才是社会这个大的环境。药家鑫和宋的故事、双城的创伤、留守儿童等这些都是在有一定问题的家庭里发生的,怎样教育孩子,应创造什么样的家庭环境给孩子真是太重要了。孩子是脆弱的,长久的感情得不到发泄会引来不可估量的后果。柴静说她曾经是喜欢站在弱者的一方,若是发现了对方的缺点,对方才变得容易亲近起来,若是优秀得让人看不到任何瑕疵,定是让人难以接近,孩子就是这样,孩子即使对大人们有不满,
也是伤害比自己弱小的一方或是伤害自己。我也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伤害最亲近的人也是因为这样。

同性恋在现在已经不算是生僻的话题,影视作品中同性恋也屡见不鲜了。要说存在即合理这样的话,好像还是显得不够尊重。少数群体总会受到质疑的眼光,所以胆小的少数群体大多都精神极度痛苦,堂堂正正不是居于大多数群体中的你能理解的,你可以说一句:既然如此痛苦,那你跨过白线,加入多数群体就好了!如果不是本能的选择,如果他们还能选择,他们也会轻松越界。

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还有恋足者这一说,各种噱头,真真假假。舆论的力量是恐怖的,有的小错误若没有置于镜头之下,就不值一提;若公之于众,一人一口盐汽水绝对喷得你认不清东南西北,肠子都要悔青。

征地的内容真是复杂,柴静是思考了很多的。如果说书中的大部分都是关于情感,那这里是关于历史。当然,历史也有情感,沉重得多的情感。每个人都是为自己一方的利益考虑,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利益碰撞,矛盾密布。

环境保护的话题已经谈到烂了,然而重视的人还是少数。至今还没有到过真正的北方,沙漠化、沙尘暴、地下水污染等等,看到柴静描绘的山西 山西,竟有一种悲壮的感觉。天空一无所有,却为何给我安慰!若是真能回到儿时的故乡,应该就是最大的欣慰了!

大灾大难面前,我们既渺小又伟大。大自然若是生气,我们只有默默承受的份。经历过大灾大难的人,心中或许都有一些坦荡,以后的生活都没有比这更大的难关了!所以我们若觉得沮丧,想想在灾难中活下来的人们,那我们的经历也就微不足道了。大事件或是小事件,都能反映出情感或是问题,只是关注的人多,聚集的能量也大,关注的人少,只有敏感的人才能有感触。柴静就是用她的敏感让更多的人关注,从而得到反响与共鸣。

卢安克的故事最动人心弦。无牵无挂,当你放弃了自己,才能收获真正的自由。本来我还认为自己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在卢安克面前似乎太站不稳脚跟。卢安克就像平静的湖水一样,平淡无奇,波澜不惊,无论外界给予他怎样的创伤,他都能吸纳其中,反映出来的都是美好。然而卢安克也是社会中的人,所以最终他还是和这个社会有了联系,有了牵挂就失去了自由,他的故事却不会因此终结,受他影响的孩子是幸福的,受他影响的志愿者们也是幸福的。

柴静的报道会让我想到政治书上的一句话: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只不过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