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歪想
发表日期:2015/1/5 21:00:46 作者:郑承鑫 有599位读者读过
昨日,茅校在其讲座《漫谈班级管理》上播放了曾经很火的一篇文章《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当年也曾小小地感动了一把,淡淡的心灵鸡汤。这又让我想起陈主任常说的三种学生:小大人,天才,庸才。没错,就像正态分布一样,大多数人聚集在中央,我们这一代人在起点常常被期待成为天才,时间最后证明我们只是庸才。
小时候,大人老师常会问你:“你的理想是什么?” “科学家”“医生”“天文学家”“警察”云云。也是,我们少先队员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和理想。“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文中的“女儿”这般务实地回答道。她的第二志愿也不过是: “我想做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做晚餐, 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是笑此女没出息呢,还是赞此女情商之高呢。从此文的情景背景来看,“女儿”所在的家庭属中产阶级或以上,从小有父母的呵护,不愁吃穿,家庭氛围良好,在一片爱的海洋中成长。倘若生在问题家庭,父母学历不高,家庭不甚和谐,谈及理想必是另一番景象。所以,理想是根植于你的开始点的,有的人奋斗了十几年也不过是为了和TA一起喝咖啡。
作者刘继荣是以她的儿子为原型来写这篇文章的,我想知道如果把“女儿”换回“儿子”,这篇文章还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吗?千百年来,人们似乎就希望“女儿”们长成文中的这样。在社会的期待下,在性别的惯性下,女儿们慢慢变得知书达理,变成贤妻良母,变到白发苍苍。即使她们曾经怀揣过英雄的梦想,大人也会暗示她:“那是男孩子的梦想。”武则天从小也没当皇帝的理想啊,时势造英雄使然。当年为了能当太子而明争暗斗的王爷们,又作何感想?所以,不想当英雄的,也可能最终成为英雄。文中的“女儿”人缘好,情商高,动手能力强,又在如此宽容快乐融洽的环境中成长,长大后未必不会成为“科学家”“医生”“天文学家”“警察”云云。若换成徐慧,料想她也当不了皇帝,此乃性格使然,她也只适合成为坐在路边为英雄鼓掌的人。作为一介教师,呼唤不起时势,改变不了学校以外的环境,我想,我们需要炼就的是一双识别英雄的慧眼,并且挖掘英雄身上的正能量。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