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发表日期:2015/1/18 17:19:02 作者:倪海琴 有671位读者读过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观看《认识分数》视频的反思
观看了窦林老师的《认识分数》的教学视频后感受颇深,窦老师的课堂活泼、有趣、丰富,下面谈几点我的感受。
一、以旧引新,步步为营
在上课一开始窦老师请学生回忆三上所学习过的《认识分数》,以此来了解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有的知识水平。三上主要学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而这节课的重点则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如何能使学生在这点在有个飞跃则是教师所面临的问题,而恰恰是这部分的讲解我觉得是最精彩的部分。窦老师由一个自然数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整体、一个计量单位来引出单位“1”,单位“1”的引出自然、合理,学生很容易地钻进了窦老师得第一个“圈套”。在下面的环节中窦老师以圆形、长方形、绳子、小棒等教具轻轻松松地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窦老师就是这样很帅地步步为营。
二、灵活渗透数学思想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每份里有时有几个物体,物体的个数会干扰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物体个数上,不能很好地掌握用分数表示的方法,在处理这部分是窦老师很好地引用了“比较”,比较思想是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在学生利用雪花片摆出1/2的时候,窦老师善于利用两个学生不同的资源进行对比,让学生去发现同样是1/2,但表示的具体物体数量不一样,很好地纠正了这个易错点,让学生知道了其中的所以然。
三、给学生提供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没有活动的课堂是不合格的课堂。在窦老师的课堂中学生经历了多种活动:折圆片、摆雪花片、折绳子、摆小棒等,这边特别要提的是摆小棒环节,通过让学生拿走小棒的1/2,1/6,1/3......不仅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分数的意义,也可以为后面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打下基础,处理地非常精彩!
最后介绍分数的演变史,由中国人、印度人、阿拉伯人是怎样发明分数的,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