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郑承鑫>> >> 正文

观名特优展示课所感

发表日期:2015/3/9 21:45:22 作者:郑承鑫 有650位读者读过

今天,在上元小学参加了江宁区小学数学名特优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领略了六位教师的教学风采,其中给我印象较深的是李一婷老师执教的《认识时分》和王德祥老师执教的。

一看到《认识时分》这课题,心里有点小激动,这不正是我明天打算教学的内容嘛,得好好学习一下。名师精心准备的课还真是别有一番风味。李老师以“你最爱看什么书?”预热,不仅拉近与小朋友的距离,而且引出数学绘本《时钟的书》,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令人耳目一新。探索新知的过程分三大板块展开教学:钟面组成,整时,时与分的关系。通过两次观察钟面,动手拨时针和分针,以及动画演示,学生完成了对钟面的构建,建立了1小时和1分及其关系的概念。最后感悟时间的环节也处理得巧妙:先是播放1分钟耳熟能详的《喜羊羊和灰太狼》歌曲,接着学生分三组活动,统计1分钟能写多少字,能做几道口算,能拍多少下皮球。有个小朋友受皮球声音的影响,只写了4个字,李老师由此教育大家要珍惜时间。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这堂课让我感受到了学生的精彩。先是以一道简单的平均分题目引入,无需策略,一带而过。然后出示例题,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根据学生反馈,王老师展示了两种思路,一是:

7212=60(枚)

宁:60÷2=30(枚)

春:30+12=42(枚)

二是:  

                 72÷2=36(枚)

宁:36-12=22(枚)

春:36+12=48(枚)

引导学生经过检验发现第一种正确,第二种错误。由此,教师画出线段,学生完善线段图。当一名学生数形结合解释第一种解题思路,线段图由

变成 时,

另一名学生立即指出遮掉后的72枚应该改为60枚,并指出现在的60指的是两个小宁。在生生互动中,和差问题的关键点被突破了。本以为只有把小宁看成小春,把小春看成小宁这两种思路,没想到在剖析第二种错误方法时,有学生又思考出了第三种思路:

12÷2=6(枚)

宁:36-6=30(枚)

春:36+6=42(枚)

通过分享成功的经验,找出错误的原因,刨根问底,学生们自己又有了新的收获。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堂课可以展示教师的智慧与经验,也可以暴露其缺点与不足。只有潜心钻研,精心积淀才能成就今天的名特优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