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倪海琴>> >> 正文

我眼中的“策略”

发表日期:2015/3/17 20:28:25 作者:倪海琴 有608位读者读过

我眼中的“策略”

               —观《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感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在不同阶段以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列表、画图、替换、假设、转化等常用策略。第一次接触这个是在实习时,当时心想这不就是我们学的应用题嘛,对它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在一次次听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后,有了如下几点新的认识,我把它总结为两个一:

一、一个过程

以前的应用题更加侧重最后的答案,现在的解决问题更注重的是一个过程,是寻求解决问题方式方法的过程,就拿唐莉老师的这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来说。学会数学阅读,收集有价值的信息,这是学生必备的数学素养。在课的开始唐老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说说读到哪些条件?你能根据这些条件想到什么哪两种花之间的关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一些列问题的提出便是让学生经历在说条件中理清思路、理解题意的过程,体会从条件想起的这一策略。

二、一种体验

小时候学过的应用题老师会进行归类,比如:行程问题,时间问题等等,它强调的是速度与技巧。而现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学生学习一些策略后,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唐老师在这堂课中利用投影出示了两个同学不同的解题方法,一个是画圆圈代表花朵,另一个用线段图来表示。不同的解题方法让学生体验思维的不同性,在比较之后发现画线段图更好,而究竟好在哪里也让学生去评价。比如说:更完整、更清楚、更美观等等。在中间的列式过程中,在学生准确列出12×27后唐老师并没有结束,而是让学生看算式回到线段图,看线段图回到条件,这种正反的体验使学生对这种方法记得更牢。

反思自己的课堂,好像还没有有效的运用这种思想,我有时会停留在片面地追求“效率”和“结果”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真正的关注孩子的发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小学数学课改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我定会多多学习、多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