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刘晓慧>> >> 正文

课有所思—记视导课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5/3/31 16:52:01 作者:刘晓慧 有693位读者读过

 

很巧,教研员徐老师来听课正值上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Story time。这一部分也是考骨干时需要设计的课程材料。那么也就是说,其实对于这一部分而言,我已经有了一部分的思路了,而且还算比较清晰。为什么说是一部分呢,因为骨干考试当中没有涉及到整堂课的流程,最后的延伸部分在考试时我就没想到什么好的方式,只能以最老套的“Do a survey”草草收场。一堂完整的语篇教学课,不仅仅包括文本教学流程的设计,它还包括课堂的语言组织和引导,以及文本本身理念的一种扩大。

就拿本单元来说,主要讲的就是出行方式。那么我想教材的编写者不仅仅只想让学生学会句子的表达,还有教材背后德育教育的延伸。所以,我很感谢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英语教研组老师给我提出的意见。本来“绿色出行”这个概念就已经在我的脑海中蠢蠢欲动,但是没有一种好的方法将它与前面的流程顺其自然地连接起来,结果同年级阮婷婷老师的建议让我豁然开朗。正是这样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课堂最后的延伸部分得到了教研员徐老师的认可。

不过,在徐老师评课时,他所提到的“渗透”理念让我受益匪浅。不管是在他人还是自己开来,本节课上的环节都还是十分流畅自然的,最后让学生对“Which one do you like better? why?”这个话题去讨论的时候,由于掌握知识的有限,虽然给学生列举出了可运用到的单词,但是学生在谈论过程中,语言还是比较匮乏的,显得并不是十分饱满。徐老师说当我们想让学生说出更多东西的时候,首先我们自己要有这种“渗透”的意识,在前面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稍微穿插进一些类似的表达,同时,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这个话题的作用,让学生在小组里面自由地交流,让语言自然地“流”出来。

是的,同样一堂课,不同的老师可能会有不同的设计,而同样的一个课件,不同的老师却也能上出不同的效果。这就正像是一块好玉,如果你技术精湛,稍加雕琢,也许就价值连城,但若你马虎了事,那么它的光泽亦被埋没,当然也就自贬身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