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尝试+一次锻炼=一次成长
发表日期:2015/4/10 10:47:18 作者:谢强龙 有730位读者读过
4月9日
一次尝试+一次锻炼=一次成长
——听“五四杯”陈士勇《认识角》评课
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谢强龙
今天听了士勇的课,五四杯赛课,内容为同课异构的《认识角》,二年级下册内容。
士勇老师一直是任教中高年级的数学,今天进行这样的赛课,对他来说确实一个不小的挑战!整节课听下来,给我的感觉是中规中矩,从指角→认角→学角→做角,再到比角,先用观察法(大小区别明显的,学生讲出了“张口”“张开”“缩”,初步感知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后用到重叠法(当观察法不适用的时候,两个角的边长度区别很大)这里士勇有一个很亮点的设计,一个黄色,一个红色,黄角略小,红角略大,重合之后就能发现红角比黄角大,这是士勇用剪刀不断的剪短红角的边,一边剪一边问:“哪个角大?”学生说红角大,这样学生就很清楚的明白了角的大小和边的长度无关!(不过士勇在这里有一个口误,问话是:我们发现角的大小和边有没有关系?不过后来自己认识到问话不够严谨,又重问了一遍,再次强调: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总体来说,作为一节第一次上低年级的数学课来说,士勇还是很不错的,他的表现可圈可点,流程清楚又有精彩亮点:1、用找已学过的图形引入,唤醒旧知识,形成正迁移,间接、干脆、明了;2、学生的活动多,开口机会多,面向了全体学生,特别是摸角和比角阶段,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较为充分感知出了角的顶点是尖尖的,角的边是直直的。在大量的活动中积累角的表象,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突出角的认识。结合前面找角摸角的过程,自学课本,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做一做;用老师提供的两根纸条做一个活动角。辨一辨;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想一想;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还有两个值得改进的地方,第一是教师示范画角时,一定要规范严谨,给学生一个先入为主非常正确规范的第一印象,角是一个端点引出两条射线,所以两条射线都应该是由同一个点往外画,而不是一条从点出发画,另一条从外画到点;第二就是课堂上语言要再精炼些,尽量的避免无效问题和重复的琐碎问题,比如:是边吗?连续问了两边,角的颜色方面直接告知就行,不要过多耽误时间,导致课堂后期时间较为紧张,对设计很好的角的欣赏和数学文化的领悟时间不够了,让人扼腕叹息,多好的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机会啊!
总而言之,士勇老师教态和蔼可亲,语言亲切富有感染力,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教学基本功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孩子喜欢这样的老师,课堂氛围好,老师学生之间能感受到浓浓的师生情,教学效果很好的!对士勇老师来说,第一次上低年级的课,不仅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锻炼,更是一次成长,也能为以后可能实行的大循环培养积累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