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一等奖作品
发表日期:2015/4/14 8:58:50 作者:张贤伦 有841位读者读过
羞怯的感动
湖熟中心小学 王星星
身份的转变带来了心灵深处更深的触动!
对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前的我都是以学生的身份来观看的,那时候的我更多的是从自己的老师身上,自己周围有着相似经历的人身上去描绘,去感知!那时候的自己更多的是感动,感动
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以一位学生的身份站在这些伟大的平凡人的面前,观看聆听他们的事迹!现在的我已经有了另外一重身份——教师!这样的一重身份让我再去看那两位为了孩子们能够上学,
看着
看着两位老师的选择与努力,再想想自己对自己的怀疑,在我的心头多了一份羞怯!羞愧与自己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后,却怀疑自己,想要丢弃自己的梦想;怯懦与自己抱着这样的想法去面对班级里的49双眼睛!但是现在的我却是开心的,因为在经历过自我的怀疑后,我在这样的一个契机下,否定了对自己的怀疑,更加坚定了自己更好的完善梦想的信念!
或许梦想就是在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到自我的肯定中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
老骥伏枥,爱的信仰
湖熟中心小学 冯越
“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他们便是“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和孙丽娜。
一位驻外17余年的外交官,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放弃了北京安逸的晚年生活,去往贵州贫瘠的乡村小学,无怨无悔地为那些孩子们奉献着他们夫妇俩晚年的余晖。从2005年8月开始,夫妇俩“走教”的足迹遍布望谟县复兴镇第二小学、兴义县马岭镇尖山苗寨小学、花溪孟乡世华小学、遵义县龙坪镇裕民小学等地。作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听着老人的讲话,看着他们的行为,我深受启发。
一、爱校如家、爱生如子
“爱是什么?她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 朱敏才老人,在尖山小学,面对孩子们的种种困难,不是置之不理,而是不断思索,发明创造了“尖山棍法”为孩子们解决了野狗阻路的困难等等。教师有了爱才不会看到落后生、不会看到“弱智生”、不会看到不听话的孩子。学生他们都是祖国的花朵,都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才能对学习有兴趣,才能有学习的主动性。
一时的“爱”能做到,但贵在持之以恒的“爱”。无论是喜笑颜开时还是烦闷苦恼时,无论是对待品学兼优还是存在差异的孩子,我们都应保持对孩子的爱,让学生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让自己的事业在爱的浸润中发展。作为教师,还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争做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楷模。教师这一特殊职业,不但要有丰富的学识、而且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只有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才能更胜任自己的工作,才会在工作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舍小家、顾大家
朱敏才和孙丽娜支教9年,除了儿子和女儿,其他亲友甚至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只知道去了贵州;这9年,朱敏才没回过一次北京;这9年,孙丽娜一人奔波在贵州和北京间,处理家事、为老伴拿药;这9年,夫妇俩的足迹遍及望谟、尖山苗寨、遵义龙坪等地,哪里最需要就去哪里。他们与山区的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朱敏才已经9年没有回过北京的家了,每年春节都在小学里过,因为年事渐高,72岁的他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症等危险疾病,孙丽娜两个月左右回趟北京,除了给自己看病,还要给
当我们抱怨培训多,课程多的时候,当我们抱怨有太多的作业要批改的时候,当我们抱怨因为忙碌而没时间学习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想朱敏才夫妇的事迹,感受他们精神的光辉,反思这些所谓的“原因”,只不过是个偷懒的借口罢了。我们应该把教育事业看做自己的追求,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这样将会更加热爱这份职业,会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会愿意更多的去思考该怎样做得更好,怎样让自己有更大的收获,因而也会付诸于行动。当自己真正投入教育事业、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不计较个人得失时,这份事业也将会回报你最大的幸福和满足感。
师之蜡炬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湖熟中心小学 史亚丽
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朱敏才,这位驻外17余年的外交官、年逾古稀的老人,放弃了北京安逸的晚年生活,与他的夫人孙丽娜老师去贵州贫瘠的乡村小学支教,无怨无悔地为孩子们奉献着他们夫妇俩晚年的余晖。作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听着老人的诉说,看着影片里他们的行为,让我看到了教师对教育的一种执着!教育是爱的艺术,教育是教师奉献爱心和情感的工作。孩提之时就曾听世人诉说老师就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却只为照亮他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想这句诗用在朱敏才和孙丽娜两位老师身上真是太恰当不过了,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在校园中永驻光芒!而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我们广大教教职工学习的榜样。
一、不断学习,努力创新
教师这一特殊职业,不但要有丰富的学识、而且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只有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才能更胜任自己的工作,才会在工作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审视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教师的学习风气正日渐消退。原因有多种:有的年长者认为自己已定型,学习更多的是年轻教师的事情;有的年轻教师因为工作时间短,尚未体会到不学习的后果;有的安逸思想严重,不愿学习;有的有心学习,却因工作的繁重而没时间……因为这些所谓的“原因”,导致教师不愿多花点时间看书,不愿外出培训、听课。
正如甘校长在青年教师会议上说的那句话:“不能光埋头努力,还必须抬头仰望星空!”。是的,不能光埋头努力,还必须抬头仰望星空,不然会将方向迷失。总是“忙碌”只能变成碌碌无为,即使做得再多也无法让自己真正的得到提升,反思这些所谓的“原因”,只不过是个偷懒的借口罢了,它不应成为我们进步的绊脚石!
有志者事竟成!我们学习的途径是多样的:可以与书本、网络对话;可以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可以在各级各类培训、教研活动中学习;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学习……我们学习的时间也是充裕的:工作中可以学习,休闲时可以学习,交流中也可以学习……学习的关键是自己是否有恒心、有毅力,是否将学习当做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优秀共产党员之所以优秀,与他们的持之以恒的学习密不可分。
二、教育事业,爱的事业
爱,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朱敏才老人,在山区贫瘠小学,面对孩子们的种种困难,不是置之不理,而是不断思索,为孩子们解决种种困难。“爱是什么?她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在充满爱的眼神里,我们将不会看到落后生、不会看到“弱智生”、不会看到不听话的孩子,他们都是祖国的花朵,都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学生们读懂了教师的爱,他们用自己的进步和成绩来回馈这一份份沉甸甸的爱,教育事业成了爱的事业。
一时的“爱”能做到,贵在持之以恒的“爱”。无论是喜笑颜开时还是烦闷苦恼时,无论是对待品学兼优还是存在差异的孩子,我们都应保持对孩子的爱,让学生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让自己的事业在爱的浸润中发展。
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有了改变,似乎“奉献”离我们已有了距离。难道真正的奉献已不复存在?我们不需要奉献精神?不,就在我们身边的朱敏才老人夫妇却为我们做出了奉献的榜样。
他们不要报酬,甚至还为他们的这份爱还自帖着生活费,车费,为孩子们无私的奉献着,教育着一批又一批可爱的孩子们。
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更多的奢望自己过着安逸的生活,更多的将自己的工作和金钱加以权衡,将自己的利益放于首位。然而,这就是人生的追求吗?这就是所谓的幸福?
我想,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自己的这份工作,把它当做一份事业来经营。如果仅是将教师看做一种谋生的职业,那么根本谈不上奉献,会不愿为学校多做一丁点事,不愿在学校多留一分钟。而如果把他看做自己的追求,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将会更加热爱这份职业,会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会愿意更多的去思考该怎样做得更好,怎样让自己有更大的收获,因而也会付诸于行动。当自己真正投入教育事业、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不计较个人得失时,这份事业也将会回报你最大的幸福和满足感!
做一片美的叶子
湖熟中心小学 周亚婷
不是第一次看《感动中国》却是第一次以一个教师的身份来看,也是第一次陪这么多老师一起看,身份的转换使得感触也颇为微妙。不再是像高中那样为汶川大地震中牺牲的战士而流泪,也不再像大学时为胡忠、
“夕阳最美,晚照情浓”这是我观看完《感动中国》后印象最深厚的一句话,也是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一句话,是什么让他们放弃华服珍馐不远万里跋涉,汲汲于深山?又是什么让他们放弃子孙绕膝、安享晚年穷居于男厕旁,为几颗白菜而发愁?颁奖词中说他们是“信念比生命更重要的一代”。那又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无论贫穷、艰苦、疾病都不曾放弃?
我想让孩子们给我找出答案,于是我给孩子们讲述了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一个孩子大声的说:“他们就是最美的一片叶子!”我深有同感,他们每个人都像一片叶子终日忙碌,将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为祖国教育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装点着,春日嫩绿,夏日葱翠,秋天枯黄,冬日飘零化为春泥,来年又来年只为让它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昂首挺胸、茁壮葱翠、傲视万物。
就让我也做一片美的叶子吧,待会儿面带微笑走进班级和孩子们问好,轻轻站在小裕身后为她整理因烦躁而揉乱的头发,认真倾听她的小小苦恼,做一个“垃圾桶”让她好好发泄一下,然后告诉一些交朋友的小秘诀,牵着她的小手来到甜甜面前,让她们敞开心扉,再续友谊,或许祁裕会笑弯了发梢,孩子们也会因为她们不在闹别扭而尴尬、难过,红扑扑的笑脸会更灿烂吧。
就让我也做一片美的叶子吧,明天将班级墙上那些破烂、陈旧的作品全都撕下来,和孩子们一起做一面心愿墙,将我们的小小愿望贴在墙上,不要太大也不要太远,只要实现了就庆祝一下。还可以做一个作品展示栏,将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剪纸作品、书法作品一一展示出来,或者再来一个班级小比赛?这个可以和孩子们商量一下。
就让我也做一片美的叶子吧,安慰一下因为没有考好被爸爸责骂而难过的鹏飞:老师已经看到你的进步了,你的字现在越写越好看了,说明你在努力!老师非常看好你,继续努力加油!让孩子们为要过生日的他唱一首生日歌,给他一个拥抱。
…………
感动中国感动我
――观“2015感动中国”有感
湖熟中心小学 张素芳
收看“2015感动中国”中三个感动人的的视频,让我无数次泪水盈盈。辛苦支教十年的“老骥伏枥——朱敏才和孙丽娜”,“一直以炎黄捐款的张纪清老人”和“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的陶艳波”。默默无闻地做着,淡淡轻轻地过着,平凡才得以伟大,伟大才感动中国。
给我感触最深的应该是“朱敏才和孙丽娜”。朱敏才和孙丽娜夫妇,退休后没有选择留在北京过安逸的日子,而是开始了新的心灵征途——去贵州边远的山区义务支教,一去就是十年。他们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来到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教师,他们的到来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给山村带来了生机。可他们自己却忍受着各种痛苦,首先是生活条件的艰苦,由于长期吃不到蔬菜,孙丽娜的视力越来越差,有一天,从小窗户里递进来几片菜叶,那是家境十分困苦的杨华珍送来的,她们家根本吃不上菜,而却把这仅有的几片菜叶送给了老师,此
人的一生非常短暂,有的人总想着自己,而有的人却只想着别人。这让我想起那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永远活着!朱敏才夫妇用一种行动,感动着我们;同样用一种精神,教育着我们,信念比生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