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刘雪红>> >> 正文

听《认识角》有感

发表日期:2015/4/25 9:04:03 作者:27979 有463位读者读过

 

听《认识角》有感

49日、10日,我在本校听了5节数学青年教师的课---《认识角》,各有各的优点和不足,感受如下:

教师们的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从生活的常见物品中引入课题,其中倪老师的导入很巧妙,先复习已学图形,再让学生用三根小棒拼一个三角形,随意拿走其中的一根,剩下的是什么图形,从而引入课题。从直观形象的事物入手,重视让学生亲自感知。角的概念比较抽象,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根本无从解释、概括,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五位教师老师多处让学生亲自感受、体会角的特征,角的概念教学很有层次性。在认识角的过程中,都是让学生指一指生活中的三角尺、五角星、剪刀等等实物中的角,进而把生活中的角抽象成数学上的角,再通过比一比、摸一摸感受角的特点,抽象出角的特征,再寻找生活中的角,通过这样不同层次的感知,初步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也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让学生经历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将数学知识植根于生活的沃土。顾老师、茅老师、倪老师、郑老师在教学角的概念这一环节,教学很细节很精细,教学效果较好。特别是顾老师,教态和蔼可亲,语言亲切富有感染力,善于运用肢体语言。

在突破难点环节中,陈老师的教学设计独具匠心,教师把角的大小比较分成两类,一类是可以用眼直观比较出来的,另一类是看不出来的。先让学生做角,问:你是怎么做的?学生通过表述做角的方法,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件比较两个角的不同,得出角有大小。再让学生玩角,做一个比老师大的角、比老师小的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直观的比较出角的大小。这时,教师拿出两个角,问:哪个角大?学生答案不一,产生分歧,教师问:用什么办法比较?学生想到了“对齐”,让学生上台去“对齐”,渗透“重叠法”比角的大小,学生比出了这两个角的大小。教师又用剪刀把一边剪短,谁大呢?再剪短,谁大?追问: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关吗?此举形象生动直观的让学生理解教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的张开大小有关。顾老师过度“导航”,忽略了学生的动手玩角,茅老师纠结在两个角的比较大小上,郑老师太关注“重叠法”比较角的大小,忽略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感受角的变大、变小。

这五位教师的课都有待完善,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有很多也各有其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其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值得每一位教师细细思考。我们要精心准备每一堂课,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其合理的融汇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使教学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