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郑承鑫>> >> 正文

《认识角》教后反思

发表日期:2015/4/26 16:32:43 作者:郑承鑫 有431位读者读过

第一次参加赛课,感觉挺新鲜。由于是同课异构,同样的教学内容,课的结构风格因人而异,教师的设计智慧和应变经验的差异更加凸显。准备期间思路很混乱,翻阅了教参,搜了几篇优秀教学设计和实录,下载了几个PPT,感觉难以取舍,七拼八凑地串烧了一番。只听了茅老师和顾老师的课后,觉得她们这样设计都不错,然而又不想改变已有的思路。上完之后,看了陈主任的听课思考,真心觉得自己的认识肤浅,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见解。经验是必须经过时间的沉淀的,思想是必须经受岁月打磨,对待这份事业,用心和静心是必须的。

关于造角这一环节,之前是准备了毛线、钉子板、小棒、圆片等材料的,但是仅每4人一个材料袋,后来从实际考虑,为了保证人手一个活动角,也为了不节外生枝,还是采取了跟大家一样的做法。这样做确实体现不了创造的意义,莫不如说是组装角了。

关于用身体比划角,之前在二(3)班试了一下以角的身份介绍角,有小朋友知道以头为顶点,张开双臂为边,一张一合地变大变小,有点情景剧的味道。在二班上时时间有点紧,效果没充分出来。

关于角的大小,确实是令人纠结混乱的一块。茅老师上完后就提醒我这块只要一带而过,不要和学生过多纠缠,以避免被学生的思维牵着走。果然,在我上课时还是疙瘩了,学生说不出来想要的答案很急人。

师傅曾指出我上课的缺点是散,每一环节是一块一块的,没能串起一条线来。这次,乐老师、茅老师也认为,我的每一环节总是缺少点什么,本该顺势而就的话没有继续说下去。我想,应该是我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够,没有牢牢抓住主线,所有的环节都是围绕着目标的。跟思考深度有关,跟经验有关。

其实,这样听了其他老师的课,自己也上了课,也听了别人的建议,还是有些糊涂的,细节的处理还是不甚了解。如果有可能,我还是希望能有最终比较完美的设计,并且能再次尝试,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