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大师这样上课
发表日期:2015/4/26 20:18:49 作者:倪海琴 有650位读者读过
原来大师这样上课
—《现代与经典》观后感
今天有幸参加第20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近距离地感受了大师的风采,心情真是相当得激动啊!
第一节朱国荣老师执教的《图形与变换》的复习课,让我的脑子飞速地转了一节课。上课一开始带来他们嘉兴市六年级的一道题目: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以此来唤起学生对已学过的图形与变换的回忆,分别是:平移、轴对称、旋转、放大与缩小。接着朱老师通过让学生做“小小设计师”来探索这四种变换方式的特点。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图案,朱老师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让学生来讲解,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层面来概括,结论的得出显得水到渠成。结论得出后朱老师出示了在嘉兴市做的一份调查:哪种变换学生容易错?通过与嘉兴学生的比较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不过这道题确实小有难度,不过这道题确实小有难度,这要求学生牢记旋转的三个特点,稍不留神就会出错。当被问及变化后的图形哪里变了?哪里没变时,一个男生自信地说出面积前三种面积没变,位置变了。(为这学生点个赞!)
纵观朱老师的这堂课,他把六年级的复习课上的有声有色,摆脱了复习课“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的枯燥模式,在“理”和“练”上很好地拿捏了轻重,做到了教师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二节是刘德武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练习课,这堂课两个字形容“精彩”,三个字形容就是“太精彩”,刘老师让我知道了什么叫把课堂上的有深度、有层次。刘老师把数对的知识与其他的知识进行了整合,比如:
1、与计算的整合
这里刘老师表面上是练习数对,实际上把加法、乘法等进行了练习与复习。
2、与轴对称图形整合
我觉得这部分内容有点难但很开放,学生相到一两个答案很容易,但要想全有点困难,这时刘老师便提出:只有打破思维定势,才能扩大想象空间,这也是整堂课的灵魂所在。
3、各年级之间的纵向整合
刘老师把关于位置这方面的知识从一年级开始进行了整合,这样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4、各维度之间的整合
为什么数对要用两个数呢?这一问题的抛出引起了学生以及在座老师的思考,因为大多数老师上这新课时不会注意到这点,刘老师在这里提出要引起学生对前提、对根据的关注,这样他才会数学是严谨的,数学是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