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顾云云>> >> 正文

研修心得

发表日期:2015/4/29 16:13:30 作者:顾云云 有1005位读者读过

研修心得

这一个星期的研修,听了很多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例如陈静、张兴华、仲广群老师等等。这么多的讲座,主题各不相同,但求同存异,能够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

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针对这两个问题,我只思考过后面的问题,至于前面的问题,我从未关注过。一直以来,我都片面的认为,上好一节课就是要把教材钻研透彻,把课认真备好。不过现在,我发现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要想上好一节课,就必须先了解学生是怎么学的,学生的思维特点,然后再把这些与数学教学相结合。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思维特点是:主体感知——表象——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遵循这一规律。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一课时,主要目标是掌握的圆柱体积公式V==πr2h。有的老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通过死记来记住;而有的老师让学生通过的动手操作来感知,形成表象,再抽象出体积公式。因此当遇到这样一道题: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为314平方厘米,底面半径为5厘米,求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有的学生会写3.14×52×[314÷(5×2×3.14)];而有的学生会写:314÷2×5。这两道算式虽然都是正确的,但很明显一个简单,一个复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两种情况呢?那是因为前者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经历思维主体感知——表象——抽象这一过程,他只会死背公式V==πr2h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通过实物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看一看、摸一摸、剪一剪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把知识点从直观形象的转变成抽象的。如果仅靠教师讲解,学生只会死记,不能把只是活学活用,由此可见了解学生的特点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