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有感
发表日期:2015/3/12 14:18:12 作者:郑承鑫 有1027位读者读过
这节课设计精妙,内容丰实,给我印象较深的是了其中的两处“动”。
一、动手操作,在动态中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切土豆,我觉得很有创意,但貌似这个创意已经被用惯了。土豆是不规则固体,适合切面。我想到了橡皮泥,但是容易变形。通过三次切土豆,亲自制造面、棱和顶点,能使学生对长方体各部分名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进一步学习长方体的特征铺平道路。接着,趁热打铁,数出长方体模型的面、棱和顶点。为什么不直接出示长方体模型来介绍概念呢?我想,长方体毕竟是一个较理想的模型,“面”是无限的,抽象的。欧几里得在《原理》中定义:面只有长度和宽度;平面是它上面的线一样的平放着的面。每个学生手上的模型面可能是一样的,可切出来的面可谓“千人千面”。模型是一下子各部分全都呈现,而切土豆是名称伴随着操作的结果,经历概念的产生,直观感受面、棱、顶点三者的联系。
二.步步变形,在运动中推理正方体的特殊性。
原型是长9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第一次变身为长9厘米,宽4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学生发现宽变了,长和高没变,并且这种变化导致左右两面变成了正方形,能感受到长方体中也能有正方形。在学生的猜测中,第二次变身为4厘米,宽4厘米,高4厘米的正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有什么特征?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有了认识长方体的基础,学生能把之前的学习活动经验迁移运用到探索正方体的特征上。两次图形运动,能直观地感受正方体来源于长方体,长方体孕育正方体,从而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