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陈士勇>> >> 正文

听张齐华老师《圆的认识》有感

发表日期:2015/5/27 14:02:01 作者:36661 有1275位读者读过

听张齐华老师《圆的认识》有感

陈士勇

听了很多优质课,不少课总感觉缺少点什么?他们完美的设计,完美的引导。但是与听张齐华老师的课总感觉有差距,他的语言艺术让人无形中就去想听,想去思考。认识圆老师来自生活中,去观察去感受它的美。

圆的认识,以前出去听课上的人比较多,很多设计环节跟张老师的环节是一样的,但是就是没有他的味道。

小组合作怎样变得更加有效?怎样把学生动手操作的和动脑思考的内容说出来?以前听过张齐华的讲座,他说有一次去广西上课学生课堂上就是不发言,他通过多方面去引导,什么是圆心,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放手给学生去讨论(1分20秒)3个问题。圆心是老师带着学生讲,半径是叫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叙述,并且让学生上黑板画半径。什么是直径?老师运用反问的方式,判断直径,激发学生对直径的特点进行叙说,最后追去完整叙述。

深入去研究,圆心、半径、直径含有丰富的规律。小组讨论有要求1、新发现要记录2、小组说说怎么介绍3、遇到问题怎么办(这个很关键),有提示,用提示提醒这个是真真切切存在的,老师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这是整节课的关键,课的成功与否这是考察的关键。

怎么深入去研究,这是问题,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时间,把舞台给学生(老师没有发言学生用了8分钟),为什么要用这么长时间,有哪些问题要解决?这个需要老师去推敲的。学生的发言说的真好,一开始研究半径有四条,后来发现了有无数条。每条直径一样长的,尺子量,又发现了半径也是一样长;折一折,师生对话;去感受,他们一样长。量——折——感觉,一步一步的深入,体现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直径是半径的2倍,量,折,画这里由于学生的思维有所跳跃,在语言组织上有点不完善,老师给予了充分的点评和指导,有时学生有话说不出来的时候,特别像这样有点难度抽象思维,老师还是要给予一点的适量引导。但是,我们老师一般不缺引导,正常会过度引导,不占学生的思维,现实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是由浅入深的,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同时学生也需要学生的帮助,当一个看着一个大胆举手大胆发言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厉害同时也看到张齐华老师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