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贲有林《圆的认识》有感
发表日期:2015/6/9 21:11:37 作者:倪海琴 有709位读者读过
观贲有林《圆的认识》有感
第三次听《圆的认识》了,比起张齐华老师的幽默风趣,黄爱华老师的侃侃而谈,我觉得贲特的这节课体现了他的严谨,听完整堂课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想:
一、课伊始,趣已生
上课一开始贲老师便提问:“同学们现在都玩什么玩具啊?”这个问题的抛出使同学们打开了话匣子。“足球、洋娃娃、电动车......”同学们欣喜地抱着各式各样的答案。“那你们想知道老师小时候玩什么玩具吗?”同学们异口齐声的“想”字可以看出贲老师已经顺利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轻轻转动陀螺几秒,便牢牢抓住了同学们的眼球,下面顺理成章地可以让学生主动地也去做一做,并且这个教具的使用在后面贯穿了整堂课。
二、“以生为本”
贲老师这堂课做到了以学生为本。比如:在探究半径和直径有多少条时?贲老师设计了同桌间比赛的环节,这样设计完全符合学生的心理。每个学生都爱玩想获胜,小小的比赛让学生在体验中很快得出了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这个结论。在练习环节,教师出示大圆里有个小圆的图片,让学生回答小圆的半径,这边有个男生一直在那纠结,经过老师点拨提醒后,贲老师还是把回答的机会给了他,让他真正弄明白。
三、抽象与直观巧妙融合
整堂课学生们自己制作的陀螺贯穿始终,这个小小的陀螺巧妙地解决了很多问题。如:火柴棒从哪穿进去引出圆心,使原本抽象的数学概念一下子形象直观起来。如果车轮不是圆的会怎样,再次利用这个陀螺去感受,让学生真正在动手中体验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