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李悦>> >> 正文

《故都的秋》教案

发表日期:2015/6/20 8:31:57 作者:李悦 有660位读者读过

《故都的秋》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文章“景”与“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二)联系文中所写的秋景图,想想作者取”“”“悲凉的景物来写的原因。

(三)以“雨”为题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通过对雨景的描写,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如忧伤、喜悦、愤怒、怅惘等。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分析: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了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

(二)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本文分为总起、分写、总括三部分。总起(第12段)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接着分写部分(从“不逢北国之秋”到“才感受得到底”)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记叙故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记叙部分,采用并列结构,根据“清”、“静”、“悲凉”这一特色上的联系,逐一描述了故都的自然风物。议论部分,从理喻的角度,进一步赞颂秋,赞颂北国的秋。最后总括全文,与总起部分照应,再次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作者简介:

作者及写作背景。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县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并曾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茫茫夜》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出版有《达夫全集》(七卷)、《达夫散文集》、《达夫游记》、《达夫日记》和《郁达夫选集》等。

19219月至19333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二)走进课本:

1.整体感知。

1)文章前面的总起和后面的总括是什么关系?

2)文章写故都的秋紧扣课文的那三个方面?全文是从三个方面分别描写的还是通过所选择的不同景物从不同的侧面加以渲染刻画的?

3)故都的秋可谓是色彩丰富,作者为什么只赞美清、静、悲凉的故都的秋呢?试从主客观原因加以评析。

4)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

2.多音字词。

扫街 扫帚   夹杂 夹袄    胳膊 胳肢窝

3.段落讲解。

总写(1-2)江南的秋:慢、润、淡。(向往)

分写(3-11)记叙(形);议论(神)。(品味和赞美)

总写(12-13)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眷念)

4.课堂练习。

1)下列对《故都的秋》一文所作的分析,说得完全正确的项是(         )。

A、描绘了故都的槐树、红叶、秋风、秋雨等秋色,抒发了作者健朗、深远、充实的思想感情。

B、描写了北国的枣树、秋蝉、残荷、秋叶等客观景物,抒发了作者凄凉、憔悴、沉沦的心境。

C、描写了北国的秋色及人的活动,对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字里行间透出了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受。

D、描绘了故都的秋色,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貌,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了深远的忧虑和孤独感。

2)第三自然段中写到总要想起陶然亭的(  )、钓鱼台的(  )、潭柘寺的(  )。请拽图匹配。

5.探究情缘。

作者为什么取”“”“悲凉的景物来写呢?

6.比较阅读。

欧阳修《秋声赋》  苏轼《前赤壁赋》

王维《山居秋暝》 朱自清《荷塘月色》

并比较他们的写作手法的异同

(三)迁移训练。

为题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通过对雨景的描写,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如忧伤、喜悦、愤怒、怅惘等。

(四)欣赏课文朗诵视频。

(五)总结。

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

    故都的秋是一幅画,美丽而落寞;

    故都的秋是一支歌,忧伤而苍凉;

    故都的秋是一杯茶,苦涩而清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