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陈柯>> >> 正文

[原创]回味我的第一次公开课

发表日期:2015/9/24 21:51:57 作者:陈柯 有634位读者读过

回味我的第一次公开课

                                              --《组合图形的面积》

    公开课是最终的一个展示成果,是必须要好好反思的,但是我想不仅要推敲最终的结果,关于准备公开课的整个过程也需要寻味下。

    首先来讲讲这个漫长的过程吧。大约是在四天前,也就是9月13日,开始准备星期四的第一节公开课。入职以来的第一节亮相课,自己又兴奋又害怕。兴奋的是我可以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呈现给其他老师,从而获得更多的进步;害怕的是自己作为一个新人,无论从经验还是理论上,都太嫩了,我担心出洋相。伴随着这种心情,我开始了公开课的备课工作。

    组合图形的面积第一课时,看到这部分内容时,我觉得少而简单,例10和练一练。心想:这个用不着讲40分钟吧。但还是思考怎么样把内容扩充,于是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例10,我想只要把换不同的方法讲清楚这道题就结束了。计算方法很容易就可以想到,而真正落实到写教案时,犯难了,对于这种图形题,不知道采取哪种方法进行讲解,典型的会做不会讲。看了备课手册,还是没什么思路,好在师傅传来了一些关于组合图形的视频,加上我自己搜集的一些课件,我开始重新思考如何上好这堂课。同时我也意识到一堂精彩的课是需要授课教师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的,不花心思的课也就没有精彩可言。

    调整好心态,我把视频一遍一遍看,仔细观察和记录每一环节,联系自己班的实际情况,琢磨哪些片段可以加以修改增色放入我的课堂,大概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我才写好了一个初步的教案。当天晚上,我就有这样一个体会:“怎么说比做难呢”?

    公开课的倒数第三天,我把教案的初稿交给师傅看了,师傅建议我试上。很多教案上的设想未必能真正落实到课堂上,课堂会给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而对于新手的我来说,可能是个惊吓呢!当我又反复修改了几遍教案和课件后,我迎来了倒数第一天的试上课,试上的班级我并不怎么熟悉,不清楚学生的脾性、学习情况,加上自己的“纸上谈兵”、“天马行空”,整堂课真正参与讨论的学生屈指可数,课堂气氛阴沉散漫,课堂节奏也没能很好的把握。试上完那一堂课,我觉得自己有点失败,开始担心起即将到来的公开课了。幸运的是,师傅对于我的试上课及时作出了评价,给了我一些中肯的意见:对于导入可以直接一点,省时又目标明确;对于探究部分要让全部学生思考和参与,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八个组,各组配一个小黑板,“求同存异”地展示想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大约也就讲了15分钟,师傅讲了他的一些思路,我表面上直点头,心中是在感叹:这样的设计真的说到了我想要的那种感觉上了。也在反思:为什么自己想要在教学上达到那种有效的状态,却想不到有效的措施呢?总结下是见识短浅。当天下午,很快根据师傅给出的建议大纲迅速修改好教案和课件,分好小组,选好组长,明确组长职责,并配备好相应教具,我将收集来的八块小黑板仔细擦干净,并在右上角为他们标好组号,裁剪好所需的教学纸片,找出了一个袋子放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的模型、胶棒。下班前半个小时,我独自在班级演示了一小会,说实话,那时我才真正开始紧张。晚上回到宿舍,重新走了遍流程,把自己想象成学生,看需不需要修改哪个环节或增加些什么工具。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时候,纸片上如果用白色粉笔或铅笔画,其他同学都会看不清,于是我提醒自己上课前每一个组发一只红色粉笔和一只白色粉笔,并立刻在课件上增加一条关于两只粉笔的使用注释。截至睡觉前,我才感觉万事俱备了。

    激动的一天来临了,早自习时简单的看了一遍提纲,把课前的准备工作做一做。试上的时候,我是将纸片直接在上课前一张一张发给学生的,但是上课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并没有好好保管。于是临时决定由组长看管本组组员的纸片,等到真正活动的时候再分发。我把我能想到的会出现的情况都做好了预设和准备。随着第一节课的上课铃敲响,我很自信地开始了我的第一次公开课。一切按部就班,如我预期一样,当课堂顺利进行的时候,我不时提醒自己关注学生的活动,要和学生一起讨论,及时地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判断和鼓励性的评价,大声地表扬和带头的鼓掌很好地刺激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也调动起来了。我们班的学生很活跃,想法很多,所以我选择让他们自己讲解,同时在讲解过程中设疑“刁难”其他同学,学生注意力集中力了,问题也解决了,每个同学都积极地表达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想法。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只怪一节课40分钟太短了,不能让他们都尽情说出自己的观点。课堂中的很多知识点都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的,这也让我不得不为他们竖起大拇指。正尽兴,已结束。

    师傅对我的点评是:前半部分蛮好的,后半部分理论性太强。师傅一说完,我就意识到是哪边出了问题,在PPT上,我将分割法和添补法的定义和如何进行有效割补利用文字呈现出来。其实自己在做的时候,也感觉是不是有点累赘,但是又不放心,最终还是保留下来,但是师傅提醒了一句:学生只要掌握了方法,这些太理论的东西可以选择不要,要了他们也不一定能理解。学生的世界很简单,千万不要复杂化!

    纵观整节课,一个深刻的感想:经历多了可以形成经验,经验多了可以刺激继续经历的欲望。学生只有通过亲身体会探究,才能在脑海中留有相应的活动印象,在下一次遇到类似的活动时,就会利用已有的经验来寻找对应的解决方案。学生自己摸索出来的才是属于学生自己的,这胜过于老师单纯枯燥的教。这样的一种体验式、活动式课堂,为我以后教学提供了好的示范,也提醒自己让学生多言、多演,杜绝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学生的课堂让学生来主宰!

    纵观整个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一节丰富多彩的课需要重复地修改、打磨,需要耐心地付出精力、时间,最终呈现的精彩与否,都不可能达到一个完美的状态,所以作为一个教师,努力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