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倪海琴>> >> 正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发表日期:2015/10/25 19:32:35 作者:倪海琴 有611位读者读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今天有幸再次聆听了第21届现代与经典,这场数学盛宴让每个聆听教师都受益匪浅。上次刘德武老师的妙语犹在耳边,这次我又一睹了他的风采,被这个幽默可爱的“老头”彻底折服。

刘老师一开始问学生他几岁,这个问题一抛让听课老师和学生都觉得他非常亲切,我以为刘老师只想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没想到他的这个问题是有目的的。接着刘老师说:据调查,中国的平均寿命是72.38岁,老师觉得很郁闷,你知道为什么吗?你想怎样安慰我呢?孩子们天真的回答让在座教师忍俊不禁,但笑的同时不得部佩服刘老师这精妙的导入,他自然而然地导出这节课要一起研究有关平均数的练习。

刘老师的整堂课总共设计为八个部分:笔算、口答、看卡片说数、选择、填空、求平均水深、平均数的应用、讨论,听完之后我有以下感想:

一、优化方法

在出示第一题:求484953的平均数后,刘老师让学生快速算出答案。这道题学生很容易想到先求总数再除以3,这时刘老师提问还有没有其他做法。有学生提出可以用相互抵消的方法,最大的数53,最小的数是48,那么平均数肯定在这两个数之间,然后慢慢抵消。还有学生提出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这个学生的提出我有点惊讶,我想刘老师或许也没想到。通过多个学生的回答,学生便很容易跟着老师一起总结出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1)先求和,再平均分 (2)移多补少。

二、注重细节

出示第二题:射击成绩6环、2环、0环、5环和7环,这位选手的平均成绩是几环?这是个易错题,关键在于怎样处理这个“0”,这个细节刘老师处理地很好。在下面的讲座中他也专门提到了细节。

三、培养数感

对于平均数孩子并不陌生,可以说从二年级开始便涉及到了,所以有些题目孩子做起来很快,这边刘老师便注意到了对孩子数感的培养。比如有一题:5根电线,270米、271米、271米、273米、275米,平均长度是多少?这道题目刘老师让学生口答,有位学生说:“只有各位不一样,所以270可以先不看。”其实这边就是很好地培养了孩子的数感。

在下面刘老师的讲座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比如:

(1)“半成品”思维价值高于“成品”

   这边刘老师举了两个例子我觉得特别对,比如他讲平均分,把12个苹果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平均放几个?这是我上星期才上的新课。这边刘老师指出不要把苹果一目了然地呈现给学生,可以把苹果堆成一堆,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去每个盘子一个个地放,而不是一下子把4个放在一个盘里。这种“半成品”的思想在课堂上面还是相当重要的。

2)要把所有的“可能”都想到

我觉得刘老师提出这点就是要我们教师注意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不能让思维定势。当然这里刘老师也提出来要培养孩子的“逆向思维”,毕竟思维是我们数学的核心。

纵观刘老师的课,我觉得他教的是方法,是思想,整堂练习课学生动笔计算的不多,真正做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