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真课题,真研究
发表日期:2015/10/26 22:00:11 作者:无 有613位读者读过
——记言克琴老师《个人课题选题策略及申报技巧》讲座听后体会
2015年10月26日下午,上元小学的言克琴老师来学校开设课题研究专题讲座。应该是提前两天得知有这样一个讲座,早早安排好时间,准备去聆听。原因一是头疼于最近要申报的个人课题,虽然急得团团转,但是毫无头绪,所以这么一个机会如一场及时雨一般,让我可以看清些许前行的方向;原因二是我很好奇做这场讲座的人,幻想着他的样子、声音、讲座的形式等,反正我是充满新奇的。
下午第一节课的下课,匆忙安排好自己班的事情,赶往会议室参加讲座,一进门就看到一位面挂微笑的女老师坐在主讲位置,我知道这位就是言老师了。在甘校介绍一番之后,我已明白这位言老师的厉害了。
言老师很平静的开始,首先提出教育的三重境界:基于“观众”、虚假研究的表演型教师,基于“现象”、真实研究的技能型教师,基于“问题”、真实研究的研究型教师。前两种教师都是被动的进行研究,而第三种是自觉的进行研究。言老师表达了她的期望,希望年轻教师可以主动研究课题,让自己从“接受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如果认真钻研某一课题,就会花时间、精力去搜集和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材料,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得“繁琐事物”变成“聚焦专题”,那时候再看课题研究,就不再那么枯燥,而是收获一份工作研究的乐趣。
基于个人课题,言老师还根据自己研究经验总结了一些选题策略。
1、切口小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课例、个案、策略进行研究,这样自己在后期查阅、罗列资料时,目标会更加明确,内容会贴近主题,也不会显得宽泛空洞。
2、定位准
具体到对象和范围,确保对象明显,主线清晰。
3、善借鉴
各学科之间的内容和方法是有相同之处的,灵活运用每一门学科的优势,再由此及彼。比如说高年段的语文学科有做课堂笔记的习惯,而向数学学科就可以设想课堂笔记这一方法的可取性,考虑其好处或弊端,能否再将课堂笔记这个学习策略再应用到其他学科上。
4、会捕捉
作为教师,要留心观察,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及时记录下某一举动所产生的想法,这些可能都是很重要的案例。
5、借能力
一个好的课题不是一位教师的个人成果,它离不开背后默默奉献的整个科研团队,并且作为团队中的一员,在付出的同时也要汲取团队的智慧来丰富自身。
时间仓促,言老师还简要介绍了个人课题申报表的填写技巧,这个环节就充分展示了言老师这么多年认真研究课题的精神,所讲技巧之细致,涉及到了每一个要填写的版块,并且用红色标注解释填写内容,重点突出,让人听了连连点头,也给我这样的新人很大的提醒。最后言老师强调做个人课题其实也是对自己进行自我管理,在我看来,也是另一种反思,当自己认真地选择了课题,认真地研究了课题,看着那一页一页的材料,不禁发现自己是那么强大,不由也为自己感到骄傲。
整个讲座言老师所呈现的都融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树立“真课题、真研究”的榜样,善于积累,学会思考,因为课题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